形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名言有哪些,儒家的审美境界有哪些

儒家认为人的道德境界也有层次 。庄子“坐忘”的境界就是他所说的“无己”或“丧我”的境界 。(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善、美,这就是所谓“同于道”的境界 。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道德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形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名言有哪些,儒家的审美境界有哪些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它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截至1840年,大体可分为:奴隶制及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的哲学;封建制时期的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哲学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生的理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
一、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国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其中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影响可以说是最大 。如果我们把这三位大哲学家作为典型,并通过他们来讨论中国古代哲学中不同类型哲学家的人生境界问题,可以对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有一总体的了解 。
(一)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论语-为政》篇中记载着孔子的一段话,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和以后的儒家都认为,人们的生死和富贵不是能靠其自身的努力而追求到的,但人们的道德和学问的高低却因其自身努力的不同而有不同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四十而不惑”,可以说是他成圣成贤的准备阶段,从“知天命”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是他成圣人的深化过程 。
“知天命”可以解释为对“天”(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有了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也许可以算是“求真”的范围,因为这一阶段孔子仍 然把“天”看成认识的对象,还没有达到“同于天”的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 。此境界虽高,但还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就人生境界的追求说的,这是孔子对自己追求“真”、“美”、“善”的总结 。
(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善、美,这就是所谓“同于道”的境界 。老子把“道”视为真、善、美的统一 。他在《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可以说是老子对人生境界追求的叙述 。他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效法“道”,而“道”是自然而然的 。(三)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庄子哲学主要论证的是得道之人(如至人、神人、圣人等)在精神上的无限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
庄子的《逍遥游》,主旨是讨论人如何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问题 。庄子“坐忘”的境界就是他所说的“无己”或“丧我”的境界 。在庄子哲学中对“真”和“美”的关系也有所讨论,《秋水》篇中所谓“反其真”就是反回到自然而然的本来状态 。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为” 。在庄子哲学中“真”与“美”是一致的,而“真”必须是顺性命之情”的 。
庄子的“求真”也是为了“求美”,无“美”也就无所谓“真” 。“求真”是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庄子很少肯定道德,他有反道德的倾向 。庄子认为,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不仅是“大美”,而且是最高的“德”,最高的“善” 。庄子的“善”是包含在其最高的“美”(大美)之中的 。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统一于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