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白指戏曲中的什么( 二 )


宾白可分为对白和独白两种形式 。独白可以分为定场白、冲场白、旁白、带白几种 。定场白,这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的自我介绍 , 一般先念两句至四句,再自报家门 。这种形式显示了杂剧从话本、说唱衍化而来的痕迹 。冲场白,这是角色第二次上场或第三次上场的说白,直接向观众叙述事由或表达心情 。旁白就是背着其他演员单独对观众说话 。近世戏剧史著作,一般都不考究“宾白”的本义和来历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引明·姜南《报璞简记“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云:“则宾、白又有别矣 。”(注:《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第81-82页 。)似同意此说 。王季思《西厢五剧注》引《菊坡丛话》略同 。(注:王季思:《西厢五剧注》,浙江龙吟书屋,1944年 , 第37页 。)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则大体同意《南词叙录》的解释 。(注:参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201页 。)
“宾白”的来历与其念诵方式有关 , 不能回避 。我们认为,“宾白”的远源是汉赋的主客问答,近源则是佛教论议的“宾主往复” 。
远源于汉赋:
从文体上说 , 汉赋中的许多作品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冯沅君曾对这一形式及其与戏剧的关系给予了关注,并引班固《西都赋》中“西都宾”与“东都主人”的一段对话作为说明 。(注:参冯沅君《汉赋与古优》,《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 , 1980年,第78-94页 。)汉赋的问答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明确提示主与客,而用杜撰出来的“子虚”与“乌有”、“无为先生”与“虚然子”等人物展开对话;一类则明确有主客之分,例如枚乘的《七发》,以“太子曰”、“客曰”交替展开铺陈 , 其中“客”居于话语中心,最终是主人(太子)为“客”的一番话“@③然汗出,霍然病已” 。(注: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 第21页 。)东方朔的《答客难》、杨雄的《解嘲》、班固的《西都赋》、《东都赋》、《答宾戏》则是主人居于话语中心 。其中班固的作品出现“宾曰”的提示 。“宾曰”即“宾”首先发问,接着是主人一段很长的回答 。赋 , 是有声的 。《汉书·艺文志》云:“不歌而诵谓之赋 。”赋的吟诵方式早已存在,《左传》记诵《诗》多用“赋”,例如“文公十三年”记:“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 , (注: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十三经注疏》,第1853页 。)此处所谓“赋”就是吟咏、诵读的意思,它在节奏、音调两方面既不同于唱也不同于说 。范文澜《文心雕龙·诠赋篇注》云:“窃疑赋自有一种声调,细别之与歌不同,与诵亦不同 。”(注: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78年,第137页 。)王小盾认为,周代“六诗”中的“赋”是用雅言朗诵,与“风”(讽)用方言诵读相对 。(注:参王小盾《诗六义原始》,《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1辑,第1-56页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用官话朗读 。汉赋的念诵当亦如之 。总之,汉赋的主客问答有两层含义:从文体上说,宾客一方问难 , 主方作答;从音声方式上说,是使用介于说与唱之间的念诵 。
元杂剧中的“宾白”,应当也同样具有这两层意义 。以往的解释(“两人对说曰宾”),揭示出第一层含义;而元刊杂剧中“唱宾”的提示,暗示出第二层含义 。姑且推测 , 凡使用官话对白的,即为“宾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