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豪华公寓不再高冷:00后都来这儿写作业( 五 )



黑石公寓一层书店内景(上)黑石公寓三层楼道内景(下)
这样 , 即使不能进入黑石公寓大楼 , 但仍然可以在公共空间品位到原汁原味的“黑石风格” 。


书店与咖啡店地面的马赛克拼花纹样
这一两年 , “社区”的概念开始流行 。 在建筑师何孟佳看来 , 黑石公寓在半个世纪前 , 就是一个天然的社交场所 。
上世纪60年代 , 上海跳水池建成 , 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 举办过很多次国际性的比赛 。 何孟佳听一些朋友说 , 当时很多人去游泳、看比赛 , 结束后就会三三两两走去对面的黑石公寓 , 在二层大露台下的门廊抽烟、聊天 。
“几十年前 , 黑石公寓就是上海市民的休闲社交场所 。 ”


2008年左右 , 市领导决定在跳水池原址建造上海交响音乐厅 , 当运动员换成了音乐家 , 黑石仍然缄默、忠诚地守护在马路对面 , 成为人们观赛、观演后的休闲场所 。
建筑师何孟佳负责黑石公寓(1号楼)、2号楼、3号楼的整体改造 。 “黑石公寓肯定是主角 , 另外两栋为附楼 , 起到烘托的配套作用 。 ”

辅楼的建筑外立面均为低调的黑灰色
黑石公寓属于私宅 , 必须保留私密性 , 社区里其它的楼是公共建筑 , 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 必须是开放的、共享的 , 让黑石的居民和外来者都能悠闲享受 。
规划的时候 , 何孟佳选用深色的石材改造附楼的外立面 , 形成一种“暗调”背景 , 烘托黑石公寓 。

在所有的城市更新项目里 , 改造过程中都难免与原住民发生摩擦 。 何孟佳做了充分的准备 , 死磕细节 , 力求居民的谅解和喜爱 。
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很近 , 灯光设计成为一件头疼的事 。 “玻璃窗户都开得很大 , 不能亮大灯 , 影响居民休息 。 ”

何孟佳采用了“石材百叶” , 用内透光的方式营造一种朦胧的照明 。 一来 , 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打扰;二来 , 夜幕降临 , 当看完演出的人群从对面的音乐厅走过来 , 能看到一种近似舞台的光环境 , 优雅美妙 。

建筑师何孟佳与音乐人李泉偶遇00后乐团的露天演出
社区里增加了一个小花园 , 定期会有不同的开放展览 。 何孟佳有一个“私心” , 他希望为更多音乐人、音乐爱好者营造一个场景 , 让他们在黑石充分放松 。 “如果我的设计能够启发一点点关于音乐的灵感 , 那我就太荣幸了 。 ”
何孟佳的好友 , 上海知名音乐人李泉是黑石社区的常客 , 当看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在花园里自由演出 , 作为前辈 , 感到了一个由建筑、社区、设计所带来的新活力 。


采访余隆的午后 , 他刚刚结束一上午的排练 。 尽管略带疲倦的神色 , 但谈到黑石公寓的前世今生 , 他很快显露出一种音乐人的“亢奋” 。
黑石公寓在上海音乐街区的中心 , “服务音乐人”成为它不可逃避的课题之一 , 余隆更关注青年音乐家的未来 。

“今天的年轻人比我们当年强多了 , 他们有很多自主意识 , 更加创新、独立 。 ”余隆牵头在黑石公寓3号楼的3层创办了“ TRI第三空间” , 一个专门给年轻人使用的空间 。


“TRI第三空间” 位于黑石公寓社区3号楼
第三空间有一个“青鸟计划” , 专门扶持青年音乐家和学生 。 他们在这里排练、讨论、学习、聚会 , 让大众走近、爱上古典乐 。
金郁矿是青鸟计划的代表人物 , 他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大四的学生 。 半年前 , 他和同学们自发组建了新古典室内乐团 , 定期在黑石公寓的TRI第三空间演出 。

出生于2000年后的他们是典型的“Z世代” , 乐团的几位首席已经拿了很多国内外的大奖 , 虽然还是学生 , 却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音乐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