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录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二 )


原文: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
翻译: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 。
原文: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
翻译:古人说:‘不学习,就如一面白墙、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 。’
原文: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
翻译: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 。”
《任末好学勤记》
原文: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
翻译: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远,危险困阻 。
原文: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翻译: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
原文: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
翻译: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 。
原文: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hāo以自照 。
翻译:晚上就在星月映照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
原文: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
翻译: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
原文: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
翻译: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 。
原文: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翻译: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像是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
《王充市肆博览》
原文:(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
翻译:王充少年时就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 。
原文: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
翻译: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 。
原文: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翻译: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
原文: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 。
翻译:他家穷没有书,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
原文: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
翻译: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
《林逋论学问》
原文: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
翻译:求学的人提问,不只是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
原文: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
翻译:不只是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
原文: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 。
翻译:然而,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 。
原文: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
翻译: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 。
原文: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
翻译: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不能不提问 。
《欧阳修诲学》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翻译:(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
原文: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
翻译: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