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现金流|房企当下需要两样东西

消息与钱。
孙宏斌个人以无息借款形式,借给融创4.5亿美元。
民营房企很难从市场中融到钱了,金融市场对于整个行业都很抗拒,参与前融的机构投资人被迫接受展期,因为不会有金融机构选择此时入场对前融进行置换。
多家房企债务频频逾期,交叉违约又引发机构挤兑,投资人拿着商票和理财账户证明围住了房企总部,房企仅凭经营性现金流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整个行业陷入流动性紧缩困境。
购房者对问题房企所属项目持谨慎态度,销售难、回款难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危机出现。
面对债务逾期,房企坚称“拒绝躺平”、“积极筹钱”,包括对旗下各项资产的腾挪交易以及董事局主席及签字担保、个人出借等。
但实际上,不少业务涉及“暴雷”房企的机构投资人已经先于房企选择“躺平”。
机构投资人参与最多的是表外融资,表外融资一直是房企规模化的重要资本来源,合规但又潜藏风险。
多数房企对于自身表外融资规模讳莫如深。有不少房企三道红线均绿,但仍出现债务违约,根源就在于规模庞大的债务被隐藏至表外。
倡导房企表外融资透明化的提议尚未落实,房企债务违约就已开始出现,相关金融及信托机构也开始排查涉及房企融资的业务情况。
无论有无抵押、利润如何,机构投资人对于房企的融资业务短期内都会不会再碰。
行业显然低估了这一轮调整的力度和时间,从花样年美元债暴雷至今尚不到两月,但对于高杠杆、高周转的众多房企而言,时间已经够久了。
久到所有人都在等一个好消息,在媒体诸多报道中透露着“行业触底”、“即将反弹”,但机构投资人仍然选择拒绝入场,因为“行业触底”判断依然缺乏依据。
仅凭几条传闻报道很难获得一致性预期。
机构投资人仍在收缩涉及地产类的融资业务,不少机构由于“触雷”导致今年营收锐减,债券市场更是低价抛售现象频出,世茂、禹洲、奥园等房企的债券票据频因大跌临时停盘。
信心重拾的前提是政策端有消息能够被验证。
面对行业的“政策期待”,相关部门在多个会议中的表态也并没有一致性。
10月20日,在三场重要会议的发言中均有涉及房地产内容,但相关发言及政策表态并不相同。
1、“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2、“恒大风险是个案风险,一是要避免风险传染至其他房地产企业。二是要避免风险传导至金融部门,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
3、“加强对特定敏感领域融资并购活动的从严监管,要坚决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发债融资,防止高杠杆过度融资”。
态度显然是有分歧:一是风险整体可控,二是遏制过度融资,三是合理资金需求正在路上。行业对于监管层态度的分歧到第二天消失了。
10月21日,银保监会刘忠瑞在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上表示,“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持续”、“保持”、“维护”的四连表态意味着政策趋势依旧会持续,房地产税的相关启动工作也表明监管层已经有了一套新的调控逻辑。
或许过去已经远去。
偶尔有传闻在各个行业群流传,每个人都希望传闻成真,但接连被多个银行否认。
其中被认为最重磅的一条——“并购贷不计入三道红线考核,要求银行按揭和开发贷都要上量,按揭积压5个月以上的全部清理掉,存量项目银行可以展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