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发展|千亿之后,荣盛告别了最后一道红线( 二 )



一组来自业内媒体的数据显示 , 荣盛发展浙江区域公司参与开发建设的项目达14个 , 各个项目平均净利润率高达12.5% , 平均自有资金年化收益率为70.1% 。

浙江区域公司异军突起 , 2021年半年报中 , 荣盛发展的区域营收占比悄然发生变化:长三角销售占比达到了36.2% , 京津冀为27.7% , 中西部占比18.8% , 珠三角以及其它区域占比17.4% 。

与此同时 , 另一个变化也在荣盛发展内部发生着 。

告别最后一道红线

随着今年三季度报告发布 , 荣盛发展告别了最后一道红线 。

财报显示 , 截至三季末 , 荣盛发展的现金短债比为1.05 , 达到监管要求的大于1倍;净负债率58.89% , 较期初下降21.29个百分点 , 低于远低于100%的监管线;至于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 , 较期初下降4.67个百分点 , 为69.49% 。

依照房企三道红线要求 , 荣盛发展已经转为绿档 。 这比预期提前整整一个季度 。

今年中报业绩说明会上 , 谈及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 荣盛发展董事长耿建明提了两个方向:一是紧跟政策步伐 , 努力降负债、去杠杆 , 努力做好销售、提升服务质量、建造质量、高效运营;二是加紧去库存 , 抢抓回款 。

两句话对应了地产公司的三个核心议题:负债、销售、现金流 。 三个议题互相独立 , 又相辅相成 。 作为“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 销售被视为房企运转的地基 , 是财务安全的保障 。

行业冬天 , 负债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命线 。 回顾荣盛发展这几年 , 围绕降负债所做的努力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 一个是狠抓现金流 , 另一个是战略收缩 。

狠抓现金流主要作用在销售端 。 仅从销售额来看 , 荣盛发展并非行业内最出挑的 , 但要从权益占比来看 , 荣盛发展则是行业内部的佼佼者 。 半年报显示 , 荣盛发展手中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3741.25万平方米 , 货值4014亿 , 权益占比83.5% 。

这意味着 , 每一个销售出去的产品 , 都实打实地对应着母公司的现金水平 。 一位投资者转述称 , 管理层提到 , 公司上半年全口径销售回款达到490亿元 , 下半年计划回款560亿元 。

财报显示 , 前三季度 , 荣盛发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50亿元 , 同比大幅增加138.66亿元 , 已经连续四年及一期持续为正 。

另一边 , 荣盛发展将脚步放缓 , 审慎地对待投拓事宜 。

下半年 , 开发商年内买地金额与合约销售金额挂钩的政策再次引发业内讨论 。 一份流传甚广的“拿地封顶表格”中 , 多个知名房企榜上有名 。 荣盛发展副总裁林洪波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40%的要求对公司经营没有影响 。 ”

根据2021年半年报 , 荣盛发展购地支出合计123.40亿元 , 占公司当期签约金额的20.59% 。 新增土地28宗 , 规划建筑面积302.86万平方米 , 对应货值445亿元 , 土地成本约4074元/平米 。

中期业绩会上 , 据管理层透露 , 上半年荣盛发展总体偿还债务239亿元 , 其中包括到期贷款以及债务置换;至于下半年 , 到期债务还剩119.1亿元 。 与此同期 , 荣盛发展手中的货币资金达到291.67亿元 。

稳健现金流带给荣盛发展穿越寒冬的勇气 , 也是荣盛孕育新种子的土壤 。

荣盛的种子

承压运转大半年之后 , 房企们得到了一口喘息的机会 。 监管、银行、地方多层面正联合救市 , 帮助房企缓解流动性危机 。

11月9日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开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 , 多个房企开始着手发债计划 。 就在近两日 , 已有地产公司成功发行债券 。 市场上还有一个明显的信号 , 业内传闻称 , 高盛已经在抄底中国房企海外债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