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从沪深主板4家上市物业公司窥探行业发展缩影( 二 )


而新大正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专注机构物业服务的上市公司,显著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住宅物业服务公司。公司专门为机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场馆、公园、地铁、医院等多种类型的公共设施项目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新大正立足公建物业,发力以城市运营综合服务为主的创新产品,较早突破传统住宅物业领域,调整产品结构,延展业务范围,向公共物业市场领域培育和拓展,发展形成了以5大主营业态、5大技术平台、N类创新业务为体系的“5+5+N”产品组合,并在航空、学校、公共等细分领域持续夯实标杆优势。
在今年11月25日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上,新大正董事长李茂顺表示,公司结合目前所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系统构建确立了未来发展战略——立足公建物业,发力城市运营综合服务,构建外地市场多个亿级以上中心城市,立志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公共物业服务领跑者。
根据报告显示,特发服务则一直聚焦于园区物管赛道,核心业务为综合设施管理服务。其上市之初,顶着阿里巴巴、华为“大管家”的光环入场。当时招股书显示,非关联方中,华为系、阿里系、特发集团、中国移动和腾讯为特发服务的五大客户,其贡献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半壁江山。
城市服务也是南都物业寻找突围的一个赛道,更是寄予大期望的一大业务。去年,南都物业交付了西安、榆林的项目,又进入河北、菏泽。利用轻资产模式,南都物业已经为江西景德镇、陕西西安、浙江嘉兴、湖州等地的旧城改造、智慧社区管理、城市空间运营提供服务。
在智能化和增值服务建设道路上,物业企业变得更加理性、坚定和深入,同时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出圈城市服务,迈向广袤的星辰大海。
赛道越分越细
物业企业却陷“两难”困境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到2030年,物管行业管理面积将达到约369亿平米,基础物管物业市场规模达1.7万亿元,行业总规模(基础服务+增值服务)超过2.5万亿元。
目前行业内上市企业的数量已达54家,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力量助力企业实现快速规模扩张,“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仍将是主导行业未来生态格局的主旋律。
但住宅盈利难,非住宅增收难。这“两难”几乎是目前所有物业企业的“通病”。
以招商积余为例,首先在项目的地域布局结构上,招商积余住宅物管项目除了第三方外拓外主要来自招商蛇口,截至2021年末,项目虽覆盖全国100余个城市,但整体布局不够集中,较为分散,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其次,在业态类型的分布上,招商积余非住宅占比过半,其中大多数为中航物业管理的政府公共与机构类物业,盈利能力强、利润率高的商业类项目占比少。而机构与政府类物业的管理合同目前已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受甲方公共财政的控制及各方降本增效的影响,利润空间容易受到影响。
各家的难也不尽相同。
因缺少母公司的支持,上市三年,南都物业的业绩增长也显疲态。作为第三方物企,南都物业无法从房企获得资源输送,收并购、战略合作是它常用的拓展手段。当下南都物业仍以包干制物业管理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在物业服务面积实现突破困难重重的局面下,南都物业未来发展空间的确面临瓶颈。
目前,南都物业的主营业务包括物业管理服务、物业增值服务、案场服务、公寓租赁等,特别是其“押宝”的长租公寓业态至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94.43万元,成本支出1865.22万元,毛利亏损470.7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毛利亏损额465.83万元又有所增加。作为1994年成立的老牌第三方物企,南都物业未来如何持续保持增长而不掉队是该公司的重要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