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论文选题方向 足球论文题目有哪些( 二 )


这充分表明 , 高水平的竞赛才能促使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 , 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真正目的 。足球运动员通过多参加比赛、参加高质量比赛提升自身能力的价值己被认可 , “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甚至“为赛而练”已经成为世界高水平足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理念 。
但是 , 这并不意味着要求所有运动员均从低龄、低级别时期送往足球联赛发达国家进行长期培育 , 或者是频繁参加高于自身水平的国际赛事 。国际经验来看 , 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塑造是一个选拔淘汰的逐级提升过程 , 即使是日本足球和韩国足球 , 在少年时期出国接受足球训练的球员也仅有久保建英、孙兴慜等少数获得成功 , 更多的球员是在历练本国联赛之后才进入欧洲职业足球领域 。
例如伊东纯也在2011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了日本大学生足球联赛、J1联赛之后才于2019年1月转会至比利时KRC根克俱乐部;韩国球员黄喜灿在经历5年的浦项制铁俱乐部少年队联赛和U-18联赛后 , 才于2015年转会到奥地利乙级联赛列弗灵俱乐部 。因此 , 在国内建设更多高质量的各级各类足球联赛体系 , 对于选拔、培养和锻炼出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就具有了价值 。
除运动员之外 , 裁判员、教练员等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基础 , 只有具备量多质优的教练员、裁判员才能辅助运动员的选拔培养 , 支撑起中国足球全面发展的人力要素需求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从职业级到D级的足球教练员资格证制度、国际级到三级的足球裁判员资格证制度 , 其等级与执教、执裁的赛事级别相对应 。
至2021年4月 , 我国各级别注册教练员培训人数、注册裁判员人数相对2011年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但是 , 实践经验与人数同样是提升中国足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和裁判员执裁水平的重要因素 。SAVEL等(2002)认为长期参加特定比赛项目而获取的运动经验能够提高比赛中个体的身体反应速度和心理决策效率(SAVELSBERGHetal , 2002) 。
黄谦等(2021)依据上述观点进行实验研究 , 认为经过系统训练、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场执裁经验的个体在决策时判断反应更为稳定 , 消耗的决策资源较小(黄谦等 , 2021) 。以2022年1月《国际足联2022国际级裁判员名单》中的男性主裁判员为例 , 中国裁判平均年龄38岁、平均执裁128场 , 与欧洲足球强国比较 , 意大利裁判平均41岁、平均执裁311场;英格兰裁判平均40岁、平均执裁433场 。与东亚地区比较 , 日本裁判平均39岁、平均执裁347场;韩国裁判平均36岁、平均执裁202场 。
欧洲和日本的教练员在本国职业联赛(U23及以下本国国家队)执教经历方面 , 英格兰队主教练索斯盖特执教184场(33场)、意大利队主教练曼奇尼执教371场、日本队主教练森保一执教265场(10场) 。
对比欧洲和日本国家队教练员 , 中国国家队参加2022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李铁和李霄鹏两位教练员的国内职业联赛执教经历为98场与132场 。由此 , 我国足球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实践经验与欧洲与亚洲地区足球强国对比存在较大差距 , 国内联赛的数量和结构问题在其中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
1.2联赛体系与精英球员选拔提升体系相辅相成
升降级的联赛体系有助于强化精英球员选拔提升过程的竞争性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 一方面 , 采取升降级联赛制的青少年竞赛体系有助于提升比赛的数量和竞争性 , 促使青少年球员更好的适应高水平竞赛节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