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诗中描写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沉积岩 。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因此以石灰岩为主的地区常发育成喀斯特地貌 。
58.“牵一发而动全身” 。
这句话说明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变化着的 。陆地环境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
59.“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
这句话可以说明陆地环境具有地域差异性 。地域差异在陆地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
60.“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
此诗描绘了我国西北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从东到西的水分递减,形成了草原的自然带景观;草原荒漠的自然带景观;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
61.“枣发芽,种棉花 。”
这是华北民间的谚语,说明植物对气候有指示作用,同时还能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
62.“大雨不溢,大旱不涸 。”
这是庐山小天池的特点,体现了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的关系 。大雨后,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湖泊水补给地下水,故“大雨不溢”;大旱时相反,即“大旱不涸” 。许多湖泊和河流也都有“大雨不溢,大旱不涸”的特点 。
63.“花岗岩脑袋” 。
花岗岩比较坚硬,有时说某个人比较笨时,我们常把他的头脑比喻为“花岗岩脑袋” 。此外,花岗岩的外表很美观,所以花岗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
64.“水滴石穿”“稳如泰山”“沧海桑田”“坚如磐石”
“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不少同学认为“水滴石穿”是由风化作用造成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是指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风化作用是相对静止的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是流动的物体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水滴石穿”中的水在明显地运动,导致了对岩石的破坏,因而属侵蚀作用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稳如泰山”不够严谨,因为地壳运动会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 。“坚如磐石”的说法也不够科学,因为岩石可以被风化、侵蚀,变成碎屑状物质 。
65.“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沙丘压庄园,流沙埋农田 。”
以上表现了沙漠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和风力的沉积作用 。在干旱地区,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吹扬沙尘,形成“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的景象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性沙丘,它会淹没农田和庄园 。
66.“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 。……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 。”(张籍《塞下曲》)
“胡风吹沙度陇飞”表现北方冬季风强劲,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沙尘暴灾害严重 。“陇头林木无北枝”表现生物对风向的指示作用(长时间地吹偏北风,使北面树枝受到损伤,南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天寒山路石断裂”说明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
67.“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佳人》)
由此诗可看出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
68.“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居易《浪淘沙》)
推荐阅读
-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
- 形容老板抠门的对联
- 仲父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 形容魅力的成语
- 中国最长的朝代是哪一朝共多少年
- 形容海的四字词语
- 手工制作香甜可口的米糕,简单易学!
- 销售产生的增值税要计入成本吗
- 蔓越莓饼干的做法 蔓越莓饼干来了
- 形容千万不能浪费时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