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沙尘暴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沙尘暴的诗句古诗( 七 )


40.“三大火炉” 。
长江沿岸的南京、重庆、武汉夏季特别炎热,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 。这三个地方7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 。为什么“三大火炉”夏季气温特别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后,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的梅雨结束 。这时,长江流域完全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常常出现干旱,这就是伏旱 。伏旱期间,天空晴朗少云,风力微弱,日照强烈,似火的骄阳把大地晒得滚烫 。七八月间白天的最高地面温度为50℃~55℃ 。晒得发烫的地面,源源不断地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气温不断升高 。这是“三大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 。其次,这些高温中心的形成与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三大火炉”都位于长江河谷中,海拔较低 。河谷地形犹如锅底一般,地面散热困难 。四川和两湖都是盆地形势,夏季风自东南吹来,越过东南丘陵和贵州高原到达盆地时,由于下沉增温产生干热风,使“火炉”热上加热,特别是重庆,白天温度最高,暑热日和酷热天数也最长 。长江下游一带的南京,因地势开阔,又临近海洋,所以,与武汉、重庆相比,酷热的程度稍低,时间稍短 。第三,长江流域水田遍布,河网密布 。尤其是武汉地处江汉平原,四周湖泊星罗棋布 。伏旱期间,因蒸发旺盛,广阔的水面使大气中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空气湿度大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时受单一的来自海洋的暖气团控制 。但此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水汽不易消散,地面向空中辐射的热量多被空气中水汽吸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使地面气温不易降低 。另外,空气湿度大,人体的汗水不易蒸发,排汗散热的功能大大降低,又热又湿的空气,使人感到闷热难受 。影响人的体感温度,除温度和湿度外,风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特别闷热的天气,当清风吹来,人们会感到炎暑顿消 。可是,这三个城市在酷热的日子里,风力也很微弱,更增加了人的闷热感觉 。
41.“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
此民谣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 。
4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这句诗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 。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 。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 。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 。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
43.“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
“头上热滚滚”、“日照胸前暖”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 。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 。N),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 。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 。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
44.“蜀犬吠日” 。
此成语可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日照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