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沙尘暴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沙尘暴的诗句古诗( 九 )


“海”指渤海 。从“奔流”二字可看出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因为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目前,已在黄河干支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毛泽东笔下的“高峡”是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高峡出平湖”的构思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高峡出平湖”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体运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
5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泽东《沁园春?雪》)
此诗表明我国北方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北方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 。结冰时,河水很少流动,即“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52.“夏日消融,江河横溢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此诗表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涨 。由此可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 。
5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白居易《潮》)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潮汐成因及涨落规律的领悟 。当某海区正对月球或背向月球时就涨潮,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该海区随着地球自转,一天中有一次正对着月球,有一次背对着月球 。因此一天中有两次涨潮,据此计算,一个月有六十次涨潮,即“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
5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张敬忠《边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
此诗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原”即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长安即陕西省的西安市 。五原“河畔冰开”、“垂杨未挂丝”,而此时“长安花落”,这正是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 。同样,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北方)却十分寒冷 。
5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
以上两句既体现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又反映了土壤的本质属性 。落花等有机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即“化作春泥”),再被绿色植物吸收,更有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即“更护花”)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万物土中生”说明土壤能够生长植物,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万物土中灭”指各种动物植物遗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保持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
56.“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
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针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方针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以上两种方针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具体贯彻农业生产发展方针时,片面地强调粮食生产,甚至把“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变成了“以粮为纲,全面砍光” 。在山区毁林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上本来就不深厚的土壤被冲到山下,使青山变成了秃山、荒山 。被流水携带的泥沙在平原地区的河床上沉积下来,使河床增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减弱,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使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山区植被的破坏,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地表径流增加 。因此毁林开荒的后果是“穷了山区,害了平原” 。在平原地区围湖造田,填塞河塘,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使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以上做法违背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 。在牧区当时也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提出“牧民不吃亏心粮”的口号,大面积地垦殖草原,结果风来沙起,造成土壤严重沙化,原来的草原变成了不毛之地沙漠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合理地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如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整个生态平衡失调 。这样既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又减慢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导致恶性循环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相一致的生态系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