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到30岁的人,怎么也开始中年危机了?( 四 )


崔庆龙 :我把一个人的生存视作一个结构问题,它其实是由很多的要素支撑起来,并形成一种平衡的 。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工作,当整个系统受到冲击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到来时,所有的方面都会受到波及 。
(图/《天气预报员》)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太多价值感,回家以后还要去做饭、洗衣服,还要接受对方在情绪上的一些问题,这时候就会发现对情感更加不耐受,更容易爆发矛盾和冲突 。
新周刊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为什么而活着?”从一出生开始,这些永恒的命题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问题可能被现实问题所掩盖而后置,但却始终挥之不去 。这种无意义感可能会在35岁逼近时剧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无意义感究竟从何而来?
崔庆龙 :我以前写过一句话,无意义感来自于一个人最本真的情感冲动和他的生存目标发生脱节的时候 。我要喜欢做一件事,我就被这个情感冲动支配着,奔着那个目标去了,整个过程我都是满足的 。
但现在很多人感到无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幸运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自己的本真冲动不能和指向生存的事务关联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容易滋生这种无意义感 。
新周刊 :有案例讲到,一些原本对生活并没有目标感的人在经历了濒临死亡的体验后,反而能够更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开始去做一些利他性的活动 。对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感的恐惧,是否有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呢?
崔庆龙 :我认为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有些东西出了问题,有些事情一定是违背了你最真实的生存意愿 。
我以前说过,比起痛苦,更值得害怕的是一种生命的僵局 。造成僵局的痛苦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你可以忍受,但是又很不舒服 。它长期折磨着你、煎熬着你,但又不足以让你换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痛苦,我觉得是最更可怕的 。
反而是那种突如其来的锐痛,可以让你跳起来,马上离开那个地方 。所以,我觉得痛苦,某种意义上有一种积极的意义 。
(图/《教授》)
我不愿意去肯定痛苦,但是客观来说,有些人从精神危机中走出来以后,他们能够借助痛苦带来的契机,远离不好的关系或工作 。所有的痛苦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试着给你一条活路,它有时候可能会摧毁人,但它本质上的作用是驱动人去努力求生 。
找到自己人生的游戏主线任务
新周刊 :在向你咨询的人当中,有没有关于中年危机的案例?能否举个具体例子说说TA的情况,以及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崔庆龙 :我觉得还蛮多的 。我以前说,如果一个人不被生存所困扰,就一定会被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所困扰 。
我现在的咨询中有很多都是这类来访者,他们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困扰,甚至已经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但他们当中有些人的痛苦体验是非常强烈的,就是因为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 。
(图/《教授》)
我有一位来访者结婚以后辞去了工作,做了一名全职太太 。但她很难从全职太太的身份里得到价值 。别人都说“你看你老公多好,多有钱,你什么都不用操心”,她会因此有一种自我麻痹和自我说服,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要求太高了 。但与此同时,她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以至于有一段时间非常抑郁 。
我以前经常强调一句话,一个人的主观现实才是真正的现实,外人是看不到自己所感受的那个世界的 。我们只有先尊重了自己的主观现实,才能够接受客观的限制,这个顺序是必然的,否则就是一种被迫式的妥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