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和通好的意思( 四 )


陈 彦:作品一旦出版,似乎就成为“公共财产”,作家自己好像也没有优先的发言权 。诗无达诂 , 或者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评论家怎样去评价,有他的自由,有他的理解,不一定必须和作家的想法完全吻合 。有时候你突然读到一篇评论文章,作者说的和你的想法并不相同,但他的观点会激发你思考一些问题,甚至会拓宽你对自己作品的理解 。我很喜欢读这样的评论文章 。说到这几部长篇的结构,其实你可能也注意到,不单是古典小说,古典戏曲中也有大致相同的结构模式 。我觉得这和民族文化精神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想想,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周易》《山海经》《论语》《孟子》《道德经》《南华经》等等经典影响的环境中 , 要说不受古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经典,尤其是《周易》,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现代人当然已经不像古人一样,做事情前都要占卜 , 但你生活在大自然中,每天看到并切身体验着日出日落,月盈月亏 , 四季转换的天地节律,多少会感受到古人所说的“循环”的意味 。《周易》在创始之初,不就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观鸟兽之文和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这些理论的总结都来自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当下现实当然和古人存在很大差别,但这些理论得以诞生的自然节律却从未改变 , 以之为参照,去写历史,写现实,写人物的命运,安排作品的结构,也可能就是顺理成章的 。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却不是有意的设置,自己此前就是这样理解人物,理解现实,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也就自然地使用了这样的结构 。还需要说一句,这种结构既来源于自己对古典作品长期阅读的心得,也来源于具体的、鲜活的生活实践,并不是强行设置的结构 。当然这也只是表达丰富复杂的现实的一种方式 , 应该说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以期对现实生活有更好地表现 。
没有生活 , 你的情感,你的思想也就没有了源头活水
杨 辉:身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与时代一同前进,也是您创作的重要特征 , 也可以说是您主动的写作追求 。记得您曾多次说过,陕西当代文学的核心传统,对您的写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比如您谈到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写出经典之作《创业史》的启示;路遥坚守现实主义传统,他写作经验之于后来者的借鉴价值 。生活是创作的惟一源泉,这是写作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无论现代戏还是小说创作,道理皆是如此 。但道理看似简单,具体落实于实践 , 却好像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比如说,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 , 都有具体的生活体验,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高度的现实概括力的作品 。您觉得这里面的问题在哪里?需要如何理解和处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陈 彦:写作来源于生活,这肯定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没有生活,你的情感,你的思想也就没有了源头活水 。何况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是能够呈现生活不同样貌的“法门” 。而能不能从具体的个人生活中推衍、思考出更具代表性的意义,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像福克纳一辈子都在写他的那个邮票大小的地方,营造虚拟的约克纳帕塔法县 。其中的具体的材料,都是来源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对那个地域的历史、风情和文化的认识 。当然,他是把这些放置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大幕上去思考的 。正因此 , 他写的是美国南方的一个小小地域的故事,表达的却是整体的人类的经验 。柳青其实也是这样,他放弃在北京的工作 , 精心选择长安县皇甫村作为深入生活的地点 , 在那里一待就是14年 。这14年间,他就在生活中,和他笔下的梁生宝、梁三老汉等人物的“原型”生活在一起,充分而且切肤地感知到他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 理解他们的希望和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也可以说,他是像他的一篇文章所说 , 是“和人民一道前进” 。他的具体的关注点虽然是下堡乡皇甫村,但却是把发生在这里的具体的生活世界放在整个中国,甚至世界的大幕去思考它的意义 。就像路遥后来所说的,正因既有“致广大”的思考,也有“尽精微”的具体的生活细部的铺陈,他的作品才有了澎湃的思想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