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学者们涉猎的书籍虽然很多,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真实可信的记载 。《诗经》、《尚书》虽然残缺不全,但是还可以从记载虞、夏两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 。唐尧将要退位时,把帝位让给虞舜;虞舜把帝位让给夏禹之际,四方诸侯和州牧都来推荐,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置上加以考察试用 。主持国政几十年,功绩卓著以后,才把政权交给他 。这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重要的统绪,所以传授政权是如此地郑重审慎啊!可是诸子杂记里说:唐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仅不接受,反而以此为耻辱,于是逃走隐居起来 。到了夏朝,又出现了不接受商汤让位的卞随、务光 。这又如何颂扬他们呢?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说是山上可能有许由的坟墓 。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非常详细 。我认为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经书里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也见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②,睹轶诗可异焉③ 。其传曰④: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⑤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⑥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⑦,号为文王⑧,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⑨:“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⑩,可谓孝乎?以臣弑君(11),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12)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13),而伯夷、叔齐耻之(14),义不食周粟(15),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16)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17),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18)?于嗟徂兮(19),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注释】①怨是用希:即“怨用是希” 。意思是怨恨因此就少了 。用,因 。是,此 。希,同“稀” 。稀少 。②悲:此处引申为悲怜、叹服、同情 。轶诗:指下文《采薇》诗,该诗未收入《诗经》,所以称之为轶诗 。轶,通“逸”、“佚”,散失 。可异焉:着实奇怪 。因为前文《论语·述而》说过“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而歌辞中又有“于嗟徂兮,命之衰矣”这种表示怨气的话,所以感到着实奇怪 。④其传:《索隐》按其传,盖指《韩诗外传》及《吕氏春秋》 。⑤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享有一定参预议论国事权力的人 。中(zhōng,仲)子: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夷排行第一,叔齐排行第三 。中子,就是次子 。⑥盍:何不 。⑦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 。⑧号:追谥的尊号 。⑨叩马:勒紧马缰绳 。叩,通“扣”,拉住,牵住 。⑩爰:于是就 。干戈:古代常用兵器 。干,盾 。戈,戟 。此处引申为战争 。(11)弑(shì,士):古代下杀上称之为弑 。如子女杀死父母,臣杀死君 。(12)左右:身旁的随从人员 。兵之:用武器杀掉他们 。(13)宗周:以周王室为宗主 。(14)耻之:以之为耻 。认为武王平暴,天下宗周是耻辱的事情 。(15)义:坚持仁义、气节 。(16)薇:野豌豆,蕨类植物,草本,其叶与果可食 。(17)暴:前一“暴”指暴臣,后一“暴”指暴君 。易:换 。(18)适:往 。到……去 。(19)于(xū,虚)嗟:叹词,表示惊异 。徂(cú,阳平,“粗”):通“殂”,死亡 。
推荐阅读
- 水调歌头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诵读
- 长安春望卢纶赏析 长安春望原文翻译
- 昔吴起出遇故人翻译 昔吴起出遇故人原文及翻译
- 渡荆门送别朗读 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原文
- 太白岭王安石翻译 太白岭王安石原文及其翻译和赏析
-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翻译 清平乐古诗原文拼音版
- 李密传字令伯原文翻译 李密传字令伯注释答案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翻译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文翻译
-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解释
- 陶公性检厉文言文翻译 陶公性检厉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