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问题的史观解读( 七 )


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的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注意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
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因此,我们对自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看到改造自然的有利后果,也要看到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不仅要看到短期后果,也应看到长期后果;不仅要看到局部后果,也应看到整体或更大范围的影响 。
人与自然关系史
(1)纵向梳理在渔猎时代,人类数量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对自然的影响(保护和破坏)都十分有限 。在农业时代,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局部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工业时代,人类更大规模更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内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在未来时代(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 。
(2)横向梳理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与气候的关系、人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与水资源(江河湖海等)的关系、人与生物资源的关系、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方面,更具体地分析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得与失 。
八、多元史观运用
例1: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 。
评价较高评价较低通商口岸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扶清灭洋”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洋务运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
例2: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