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二 )


二、适度使用学具 。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 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 。 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学 。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 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 如我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 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 学生以前只学过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 。 我使用学具教学, 把学生从的除法意义上过渡到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 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很乐意去学习除法 。 可见, 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 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 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 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
三、从现实生活出发, 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
可以说, 如果在实际生活中, 你拿课本的应用题来考学生, 保证他们都会, 但为什么测验时他们有时就是解不出来呢?《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给生活化, 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 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 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 具体地给出数学题的实际意思, 再根据题目的意义, 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 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 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 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 。 所以说, 有一些应用题中, 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 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 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 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
四、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 。
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二年级的多得多, 但接触社会的范围却比较窄 。 因此,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多种实践活动 。 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 让学生互相量交流, 互相讨论, 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 。 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 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 。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 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 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 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 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 。 通过实践, 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 找窍门, 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 。 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参与意识日益浓郁, 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
六、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
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 教学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事物,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 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 。 如在学习测量知识后,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亲身体会实际长度 。
七、与其它学科联系教学 。
数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 学好数学有利于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人们学习其它社会学科的能力 。 除了学习数学外, 还应联系其它学科, 如语文、音乐、常识、英语等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