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有背起我的行囊【通用9篇】( 八 )


面对这些美妙的诗句,我们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诗词中“情,思,景”的关系 。 明代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说:“情随境变,字逐情生 。 ”同时代的学者袁枚也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 ”
那么,在对古代诗词的管中窥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情,思,景”的这样的结论:以情观景或因景生情,然后又由景而思 。 这或许是大多数作品的写作模式,我们把这种写作模式叫做“即兴写作” 。 那么,在“即兴写作”中应偏情呢,还是偏景呢?
清代的吴乔这样说:“古诗多言情,后世之诗多言景 。 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者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 。 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 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 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 。 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 ”
这其中便揭示了诗的创作原则:“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于景” 。 至于孰轻孰重,不言而明 。
本着这些原则,继续赏析古代写景的诗,玑珠与瑕疵便会自生 。
应该说,这是确是一场划算的旅行,不仅领略了天下风光,更了解了诗人的心胸情怀,还能小试牛刀品头论足,快哉快哉!
歌词有背起我的行囊【通用9篇】九10月2日晴神往三峡
我乘坐的游船已向三峡进发 。 眼前这幅长江夜景图引起我心中的兴奋与激动,我久久地伫立在甲板上不愿离去 。 从重庆出发时,太阳还放射着刺眼的光芒,而此时,满天璀璨的繁星与远方那座五光十色的长江大桥遥相呼应 。 欢腾的江水拍打着船舷,奏出一曲雄浑的长江进行曲 。 清凉的江风带着水汽,在夜色中穿行,掠起我耳边的发丝,也载着我那颗无比快乐的心飞向了三峡 。
10月3日晴小三峡
一觉醒来,才发觉三峡中的第一峡——瞿塘峡已经被抛在船后,有些扫兴,强打精神换船去小三峡 。
小三峡的美是一种清秀而神秘的美 。 翠绿的山,倒映在碧绿的水中,碧绿的水泛着幽绿的莹光,幽绿的莹光又折回到翠绿的山上 。 两只小猕猴穿梭其中,更有那绵延不绝的古栈道遗迹和远古的悬棺点缀,清秀而神秘的小三峡呀,原来同样使人流连忘返!
10月4日(上)晴西陵峡
当游三峡变成坐在船舱里看电视时,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由于小三峡的耽搁,昨晚游船只能在茫茫的夜色中穿过巫峡和西陵峡,当时我心中的神往和激动全然被失望和沮丧所取代 。
不过我是这条游船上的幸运者,因为我们从宜昌返回时,总算在白天尽情地饱览了名闻遐迩的长江三峡!
船过葛洲坝逆流而上,宽广的江面一下被两岸连绵的山峦逼得很窄 。 江水湍急汹涌,好像她并不甘心就这样被大山束缚,她想获得自由,于是用尽全力向前奔腾,其气势摄人心魄 。 湍急的水流中不时出现的险滩与暗礁,更是西陵峡险峻的最好注脚 。 站在甲板上远眺,远处层峦叠嶂,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 当我们的船逼近时,重重的山峦好像一道道巨大的门缓缓打开,让我们尽情饱览西陵峡这壮丽的画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