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区|京房回忆046,方庄,全中国第一个富人区,曾经的辉煌你想不到

富人区|京房回忆046,方庄,全中国第一个富人区,曾经的辉煌你想不到


北京章哥 , 房地产从业20年 , 通晓业内门道 , 我不做所谓的“专家” , 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
本系列只是回忆 , 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 。 随笔而已 , 既不映射现实 , 也不预测未来 。 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 , 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 。
但这就对了 , 所谓普通人的生活 , 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嘛 。 后悔也好 , 庆幸也罢 , 往事就在这里 。
一、
有人想买方庄的房 , 提了两个问题 , 都挺有意思的 , 我觉得体现了方庄的特点 。 1、为什么在方庄找个好户型不容易;2、为什么有人说方庄的塔楼不用空调 。
其实答案都挺简单的 , 之所以好户型少 , 那是因为方庄的公房多 , 尤其是早期的 , 基本都是部委机关和银行的福利房 。 那既然是公房 , 第一限制因素是什么?级别 , 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面积 。 本单位开发的可以超标一些 , 查出来也就是批评而已 。 但这种集中开发的就不好办了 ,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 , 几平米的标准都不能逾越 。
那这就限制住了设计师 , 明明加几平米能改善的户型 , 也只能被迫缩减 , 那户型自然就受到影响 。 这其实就跟现在的7090政策似的 , 严重限制了开发商的发挥 , 导致户型同质化严重 , 无奈的做不了创新 。
其实为什么说塔楼不用空调?质量好呗 , 楼体厚重结实 , 再加上保温层 , 自然保温效果好 。 冬天的热气跑不掉 , 夏天晒不透 , 那自然就省空调了 。 前几天我看到个帖子 , 说在方庄安空调 , 在外墙上打孔时 , 钻出来的土竟然是潮湿的 , 怀疑是不是漏水了?其实未必 , 更大的可能是墙皮厚 , 保温层做的好 , 20多年了都没烘透呢 。
二、
方庄是曾经的亚洲第一大社区 , 也是全北京乃至全中国第一个大型富人区 。 当然也有人说是前三门大板楼更早 , 但那是一长条 , 不能算是一个社区了 。 而且富人区不是光指的住在里面的人富裕 , 还得有各种相对高档的配套消费场所才行 。 从这点上来说 , 无论是大板楼还是各个大院 , 都和方庄无法相比 。
毕竟方庄是国家级的重视程度了 , 当时的张市长亲自担任项目组长 , 从1984年规划拆迁一直到90年代初形成规模 , 方庄一直是高大上的存在 。
为什么叫方庄 , 其实就是方家庄的地名 。 蒲黄榆 , 蒲家庄、黄土坑和榆树庄三个村子的合称 。 在天通苑出现之前 , 方庄社区是绝对的最大社区 , 常住人口接近10万人 , 同样是一个小城的规模了 。
我第一次来到方庄大概是1986年 , 我爸单位给了几个分房指标 , 努努力有机会 。 老爷子于是派我去方庄看看 , 踩踩点儿 。 我妈还不放心呢 , 反复叮嘱 , 毕竟这属于出城行动 , 感觉好远的 。
结果我看了看也没看出什么 , 农村盖几栋楼而已 , 还真没觉得比前三门的大板楼好 。 于是回家汇报说跟劲松差不多 。 在我心中还就是差不多 , 除了没看到猪 , 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 可能就是因为我打探消息的不负责任 , 导致我爸也就没当回事儿 , 把指标让给了别人 。 结果我后来虽然也住过方庄 , 但只能是租房了 。
三、
1994年 , 我在当年算是高收入了 , 靠卖房挣了年薪十万 。 这收入放今天都不算低 , 在当年是觉得嘚瑟的要上天了 。 吃喝玩乐之余 , 也惦记着改善居住条件 。 但买房是买不起的 , 也没这个概念 , 于是和同事一商量就跑到方庄租房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