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原创小说:父亲盖房那些事

父亲|原创小说:父亲盖房那些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父亲盖房那些事
作者:刘宇
县城的房子均价已经高达8000元以上了,个别楼盘也已跨越万元大关。一月的工资收入买不到半个平米,让好多购房者只能望房兴叹。
对于房子,父亲有自己的理解。“房子甭弄一些,够住的就行了,没有必要左一套右一套的买,别看现在房价这么高,一个平方大几千甚至上万,轧几年你再看,一些房子空着没人住,手里房子多的,到时哭也找不到地方”。对于他的观点我始终持反对意见,说他老眼光,看不清新问题,可是父亲总是笑呵呵地撂下那句话,“不相信,你就等着看。”
怎样才算得上房子够住,对于这个问题,父亲有自己的标准和实践。房屋问题曾让他劳神费力,从二十几岁一直到今天,既给他增添过成就与自信,也给他带来自卑和屈辱,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解不清的心结。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父亲响应国家的号召,从教师的岗位上下放回农村务农,直到27岁才结婚。由于家里人口多,经济拮据,结婚时,一间不足10个平米、单扇门草房作为他的婚房。门上裂开的缝隙像小孩的嘴巴一样宽,夏天潲雨,冬天透风。冬天来临,雪后初请,凛冽的北风透过门上的缝隙吹进来,发出“嗖嗖”的声响,屋里仅有的一点热乎气便一下子荡然无存。
屋里摆放着一袭枣红色老漆的木橱,地八仙桌,大马杌子,杌子上面放置一对木箱子,地上一对小方杌子,一张床靠东墙摆放。这些家具都是由当地产的楸木制作,木工手艺精巧,雕花镂空技艺精细考究。由于房子太小,容量有限,母亲娘家陪送的高八仙桌、太师椅、条几等物品只得暂存在了娘家。直到房子宽敞了,这些东西才重新回到我们家中。
什么时候能将一间屋变成两间房,成为父亲为之奋斗的阶段性目标。有人曾预言,父亲要盖起房势比登天。父亲和母亲常用电影《列宁1918》的那段经典对白,“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来鼓励自己。他们白天参加农田的生产劳动,皓月当空的夜晚,拉土和泥,自己动手脱土坯,前前后后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脱成了600多块土坯,土坯成型干燥期间,如果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无论多晚,父母都要将浸透着汗水和希冀的土坯搬到雨淋不到的地方,尽管自己被浇得浑身湿淋淋的,看到土坯们都安然无恙,他们长长的松一口气,心里涌起一股甜蜜的暖意。等我长大后,听母亲说到这个细节,脑海里便浮现出电影《牧马人》中,主人公秀芝挥汗如雨脱土坯的场景,额头的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散发出晶莹剔透的光芒。
1970年秋,满坡的庄稼,都被收割到生产队的打谷场上悠闲自得地晒太阳的时候,父母的艰辛付出也结出丰硕的成果。父亲关于一间屋变两间房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他深切地感到生活虽苦,但苦中有甜,日子虽难,但光明在前。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期盼。
1973年以后,随着妹妹和弟弟相继出生和逐渐成长,原来的三口之家,一下子增加到五口人,两间低矮的茅草房,愈加显得局促拥挤了,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现状。父亲在外干活谋生,母亲则在家养鸡、养猪、养兔来增加收入来源,他们两个像一对不知疲倦的燕子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衔泥垒窝,就是这样不辞劳苦,要盖起三间房没有七八年的积累根本就是空谈。就在这个时候,父亲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他的三位同学和母亲家里的几个亲戚。当这些人听说,我的父亲准备翻盖房子的消息后,都无私地伸出援手,给予了最大的帮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