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为什么总有人想骗你买Loft?( 二 )


光是这个定义 , 就能嗅到一丝别扭和拧巴 。

19世纪中叶 , 大量的制造业进驻苏豪区 , 铸铁建筑开始大量出现:
不同于砖石结构 , 铸铁的强度 , 能够撑起室内的高天花板 , 让房间变得宽敞 , 保证充足的采光 , 有利于存放货物 。
二战后 , 苏豪区的制造业渐渐衰落 , 大量建筑物空置 。
不少艺术家们看上了这些有大面积无障碍空间、窗户采光良好、租金低廉的废弃工厂和仓库 。

他们租下房子之后 , 几乎不改变建筑本身的样式 , 只是简单地将空间划分为厨房、厕所、工作区、卧室 。
Loft就此诞生 。

诞生初期的Loft是违法的:工业商业用途的建筑 , 不允许用来居住 。 围绕着Loft居住权的拉锯 , 持续了数十年之久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的地产商 , 也嗅到了Loft的“艺术气息”所带来的吸引力 。
早在Loft还没有获得政府认可的居住权之前 , 苏豪区就已经被宣传为“Loft组成的黄金海岸” 。
直到今天 , Loft也一直和艺术、个性、自由等词汇捆绑 。 它在中国的流行 , 还绕不开2007年的一部现象级电视剧——《奋斗》 。
剧中那个叫做“心碎乌托邦”的改装仓库 , 在中国年轻人心中扎下了“乌托邦”式的Loft梦 , 也代表着想象中浪漫、独立、DIY的生活方式 。

图源/电视剧《奋斗》
如今的Loft , 已经从寒酸的改装仓库 , 华丽转变为都市公寓 。
不少商家将它包装成“年轻人的第一套房” , 搭配上“女孩长大后是没有家的”“每个公主和骑士都需要一座城堡”之类的文案 , 赚足眼球和流量 , 拼命向年轻人兜售——
因为炫目光环之外 , 那些藏在灰色地带的大坑 , 也就只能骗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



Loft , 看上去很美
无数人种草Loft公寓的契机 , 都是视频或图片里的精致样板房 , 功能齐全、自由度高 , 颇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感 。
再加上价钱相对较低却地理位置优越 , 一般坐落在商圈中 , 生活设施完整 , 看似能满足着年轻人的各种需要 。

可惜 , 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Loft公寓的真相 , 只有住进去才会发现 。
首先 , 是老生常谈、几乎人尽皆知的“商用水电 , 不能落户” 。
除了少部分“70年产权公寓”外 , 基本所有Loft公寓 , 都坐落在商业用地上 , 不是住宅 。
所谓的“宜商宜住” , 倒是说出了Loft公寓的本质:这是商业用地 , 但是改造改造可以住 。

曾有企业将并不具备居住功能的房产项目宣传为“宜商宜住” , 而受到处罚/海峡导报
既然不是住宅 , 就有无数问题接踵而来:
首付最低也要支付房款的50% , 贷款年限为10年 , 还不能用公积金 。
水电费 , 按照商业用水用电标准来收 , 同样的水电用量 , 比普通住宅高出一倍 。

那如果不谈花多少钱 , 也不考虑落户和孩子上学 , 单看居住体验呢?
有一句形象的概括:“买前卢浮宫 , 买后土窑洞” 。
Loft公寓本身的硬伤 , 会带来极差的生活体验 。
首先 , 是让人“伸展不开”的层高和面积 。
所谓的“买一层送一层” , 指的是Loft公寓层高上有一定的优势 , 一般在5米左右 , 可以分隔成两层使用 。
但稍微厚一点的分隔 , 就足以瓜分掉二楼的站立空间 , 更遑论目前开发愈来愈低的4.6米、4.4米层高 。

作为主卧的二楼 , 以柜子作为参照 , 显得层高不足
那些空间宽敞、布局疏朗的样板间 , 不少都是商家用小一号家具做出来的视觉假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