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房企越“大”死的越快( 二 )


所以呢 , 老板一个字要大 。 团队呢 , 往死里激励 , 激进 , 不择手段的借高利贷 , 不择手段的搞土地 , 不择手段的做财报 , 不择手段的搞乙方 。。。

房企越大 死的越快
中国房地产的狂飙时代 , “规模论”曾被迷恋高杠杆高周转的房企奉为圭臬 。 但随着去年下半年调控政策加码 , 多家高杠杆房企密集陷入困境 , 整个市场释放出规模范式终结的明显信号 。 中国房地产的“旧时代”已不可挽回 。
2017年七月下旬 , 曾经的老大王健林选择将一些产业出售 。 而这次的出售 , 创造了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最大的一单交易量 。
77间酒店、以及91%股权的万达文旅项目 , 分别卖出199亿以及438亿的高价 。 除此之外 , 万达还将旗下万达广场同一时间出售 , 数百亿的现金只能勉强撑住当下困境 。
曾经的千亿巨头 , 新力 , 世茂 , 阳光城 , 正荣 , 融创等 , 无不是当今地产行业的绝对龙头 。 此时此刻这些房企老板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如今的局面 , 做的越大好像死的越快 。
随着“三道红线”政策出台 , 通过高杠杆撬动高规模的公司已经有多家陷入现金流危机 。 其余暂时没有“暴雷”的房企也处于管理和经营调整期 , 比起“高质量发展”更多需要考虑“活下去”的问题 。
曾经那些各大房企的金主们 , 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 之前借的钱也是需要还的 , 做出来的报告是要兑现的 , 建的房子是需要交付的 , 贪太多是要进去的 。
赌性太足是早期房企发展的通病 , 赌周期 , 赌杠杆 , 赌市场 , 都是在看天吃饭 , 好像并没有多少房企在认真做产品 , 好好做研判 , 规规矩矩做交付 。

做好赚慢钱的准备
住房不炒”的大基调下 , 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 房企想要活得好 , 就必须由向金融要红利转为向管理、运营要利润 。
目前的土地市场 , 单纯住宅用地已经很少出现 , 配建商业、教育、公园等增进城市资源节约利用的地块才是房企下阶段开发的重点 。 只会做住宅的房企在以后的竞争中会被逐渐淘汰 。
当下房企的硬实力是综合运营能力 , 不是开发能力 。 未来的住宅市场会逐步转向代建领域 , 具备产品赋能的房企会逐渐在代建市场上占据份额 。
产城+城市更新的布局也是未来房企核心竞争力 , 具备真的产业落地 , 在产品端口具备长期稳健的研发实力 , 是体现未来房企核心入场券的基本素质;
企业也要关注自身转型 , 那就是把能力做强、资本做厚、经营做久 。 能力做强就是要不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 例如投资、客户洞察、产品与服务、资管、组织等基本的、安身立命的能力夯实做强 。
忘记做大 , 持续做强才是王道 。 不要贪图眼前的饭碗 , 更要关注之后的饭碗 。
【地产业|房企越“大”死的越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