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贝壳(BEKE.US)回港“探新路”,是一石二鸟还是无奈之举?( 二 )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贝壳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这一回港路径。对于此,贝壳也表示,申请在港交所以介绍上市方式进行双重主要上市属合适且有利,让公司能够更接近国内市场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
事实上,随着贝壳打响了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回港方式的“第一枪”,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其或许将掀起了中概股回归热潮。
今年3月10日,SEC公布首批5家进入预摘牌名单的公司,3月23日、3月30日、4月12日和4月22日,SEC又相继公布了4批预摘牌名单,直至5月4日SEC又发布了新一批的预摘牌名单,截至目前SEC官网上的预摘牌名单已经达到105家中国公司。根据SEC的规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向SEC提出异议,未提出异议的公司将自动被转入“确定摘牌名单”。
在当下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完全缓和、全球经济政治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中概股在外处境真算不上友好,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SEC的“预摘牌名单”和“确定摘牌名单”或许还会继续增加。
在此背景下,贝壳创新的回归方式也不失为其他中概股回归提供一些参考价值,进而加速了中概股“回归””。
持续性打“问号”的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贝壳通过双重主要上市+介绍方方式回归的背后,则是该公司未知的盈利能力和放缓的营收增长状态。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营收方面,贝壳的营收增长速度已从过去的“高增长通道”步入“缓增长状态”——其净收入由2019年的460亿元增加53.2%至2020年的705亿元,并进一步增加14.6%至2021年的808亿元。从53.2%到14.6%,其净收入增速的放缓显然透露出其目前的增长瓶颈。
招股|贝壳(BEKE.US)回港“探新路”,是一石二鸟还是无奈之举?


(数据来源:贝壳公告)
而盈利方面,贝壳近几年则表现较为波动。2019年和2021年分别录得净亏损为21.8亿元、5.25亿元,2020年则实现净利润为27.78亿元(其中包括因疫情获得9.17亿元政府补助)。与此同时,该公司毛利率也不断下滑,已经由2019年的24.5%下降至2021年的19.6%。
从招股书所透露的讯息来看,贝壳净利润表现波动不乏商誉减值以及各种费用增长等原因。具体而言,2021年,贝壳商誉、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减值约7.47亿元,销售和市场费用则同比增加16.0%至43亿元,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17.6%至89亿元。
与此同时,贝壳的现金流于2021年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其经营活动所得的现金净额由2020年的93.62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35.95亿元,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则由2020年的495.37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267.32亿元。
招股|贝壳(BEKE.US)回港“探新路”,是一石二鸟还是无奈之举?


(数据来源:贝壳公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2021年业绩波动明显与2021年不断趋严的监管环境不无关系。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为应对2021年上半年房价加速上涨,监管部门相应收紧政策及信贷调控。监管环境趋严的背景下,自2021年下半年起存量房及新房交易均出现下降。而疲软的销售市场自然而言也对贝壳2021年第三及第四季度的财务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于2021年第三季度,贝壳的净收入由2020年同期的205亿元下降11.9%至181亿元,主要由于总交易额由2020年同期的10,500亿元下降20.9%至8,307亿元。于2021年第四季度,贝壳的净收入由2020年同期的227亿元下降21.5%至178亿元,主要由于总交易额由2020年同期的11,200亿元下降34.6%至7,324亿元。因此,该公司于2021年第三及第四季度分别确认净亏损为17.66亿元、9.33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