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那些社交圈亲身经历: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故事

文章图片



小红书@老实巴交的我
“不管遇上什么困难 , 千万千万别断供 。 ”当你在小红书上搜索“断供” , 至少有上百条笔记都在劝你谨慎考虑 , 不要轻易迈出这一步 。
稍微留心一下笔记的发布者们 , 除了少数几位法律和理财博主以外 , 其余多是来自各个城市的房产从业者 。

图源小红书
“某人几年前用首付加贷款买了房 , 失业断供后被银行起诉 , 价值几百万的房子以原价的七成被拿去法拍——一夜之间失去住房、搭进首付和还了几年的房贷不说;算上诉讼等费用一起还额外欠下几十万 。 ”
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又一笔笔算起账来 , 试图以数据和案例去证明 , 为什么弃房断供会是下策中的下策 。
这波流传在从业者们口中的“断供潮”有一个共同的来源:2021 年 12 月一则名为《亲身经历 , 我断供了(引以为戒)》的自述 , 也被称作“燕郊断供报告” 。

微博@房小旗
因断供被起诉的信息 , 汇总如下——
判决书里写着四年所还的 80 万房贷里只有 16 万是本金 , 其余 64 万全部都是贷款利息;
作为被起诉的一方需要支付律师费、保全费、以及判决后需要承担的利息罚息 , 全部加在一起超过 19 万;
想上诉但被劝说希望不大 , 更怕再徒增几万块的费用;
算下来房子自住四年的成本约 170 万 , 接下来还要被挂上失信人名单 。
文中当然也没有少了懊悔和劝告:“告诫各位别冲动 , 砸锅卖铁也要还(房贷)” 。
这张小米笔记的长截图里除了房产和金额以外 , 关于当事者个人 , 只有 2021年满35岁这一条年龄信息 。
但在各个账号的流传与转述之间 , TA 成为各博主的朋友或网友 , 一会是小伙一会是大姐;再贴上“被裁员的IT精英”、“二胎家庭”和“北漂”等标签 , 逐渐变成各个版本的新时代恐怖传言 。

微博@韩复龄 , 账号已注销
从业者的频频劝告 , 佐以一条“四大行起诉 20 万断供房主”的微博与“全国法拍房数量激增”的说法 , 关于断供的恐慌和房价下跌的兴奋 , 都由大数据算法在一次次的刷新动作中完成了分发 。

小红书@念念酱@雯雯酱
有房的怕房价下跌资产缩水、怕收入下滑面临断供;没房的人不忘痛骂炒房客、讽刺中介口中的“利好” 。
更多的人则跃跃欲试 , 关注起了法拍房捡漏攻略;或盘算着到什么时候入手才不会高位接盘 。

小红书@HMbeauty
伴随着部分人的质疑和求证 , 关于断供的讨论场面 , 变成了所有人围绕着同一个话题自说自话 。
与雷同的笔记相比 , 评论区里藏着更丰富的信息——有自称银行工作人员或信贷律师的人亮明身份 , 证实近半年来房贷逾期的人的确多于往年;也有少量的评论写明了自己的断供经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