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y300,华为y300联通版误刷中了病毒有几种解决方法(11)


变革的学习对象是多方面的 , 但不少方面是在向军队学习 , 尤其是向美军学习 。这一点在《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中有充分和鲜明的表达 。
组织的本质:基于契约的交易
2008年或者再往前推到2001年之前 , 长达十多年二十年 , 华为构建了一支数千人、几万人的内生型人才团队 ,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学校一毕业就跟着任正非闯天下 , 以“青春加速折旧”的奋斗精神为华为做出了贡献 , 华为也让他们收获了财富、成就 , 让他们的雄心、理想有了一个宽阔的安放之地 。
他们是被华为文化从细胞层面熏染了的一群人、一大群人 , 同时他们也是华为文化的共同创建者 , 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基因组”或“基因群” 。
然而 , 即使是这一群“打天下”的人 , 包括任正非 , 包括18万人中的每一分子 , 他们与华为的关系在本质上仍然是基于契约之上的交易关系 , 是高度对称的责任赋予与责任承担的闭环 。
换句话说 , 哪一天 , 那个人不再具有责任承担的能力 , 或者活力不足了 , 倦于继续承担责任 , 那么他就应该被调整或辞退;相反某个人觉得公司不再是他认可的组织 , 他也可以与公司潇洒分手 , 大家简简单单地一拍两散 。
制度派生于理念 ,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规定组织与员工关系的最高理念:员工要围绕着客户努力奋斗并创造价值 , 组织要依据员工的价值贡献给予对应的回报 。
这样的理念最终要以制度(契约)的方式落地 。实施的结果必然是:简单的组织 , 简单的人 。
中国职场上有一个热词:卸磨杀驴 。30年来以各种原因离开华为的有几万人 , 但似乎很少听到离职或被辞员工有类似的抱怨 , 固然和华为优厚的在职回报和离职补偿有很大关系 , 但更重要的是员工和组织共同对契约的尊崇 。
华为用人文化在30年间有一个“用人不疑—用人疑—用人不疑”的三段式循环 。
早期十年 , 华为与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有相通的文化特征:重情义 , 讲忠诚 , 充分放权 , 用人不疑 。整个公司在初创阶段生机蓬勃 , 可谓“遍地英雄下夕烟” , 处处旌旗招展 , 研发与市场也不断创造佳绩 。
但随着时间推移 , 人的欲望就开始膨胀 , 雄心滑向了野心 , 英雄向枭雄异化 , 组织中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山头 , 在华为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左右、销售额突破一百亿人民币前后 , 任正非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 , 尽管跟外部的多发性巨大压力有很大关系 , 但组织内人的挑战恐怕是更大原因 。
多年来 , 经常听到华为不止一位高管抱怨: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 几个人的背叛让老板后来变得对谁都不信任了……
高管们误读了任正非若干年 。
中国式管理“黑洞”:江湖化
2002年的某一天 , 北京香山植物园 , 任正非和我散步时讲了一番话:
“西方制度制定的前提是 , 人是不可以相信的 , 制度更可靠 , 华为要依赖制度 , 这样离开谁天也不会塌下来……看得出来 , 这是他的观念升华 。
在此之前的1996年、甚至更早 , 华为就开始了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的接触与小的合作 , 1997年花巨资引进IBM在华为进行制度与流程的全面变革 , 长达5年的边实验边思考的过程 , 使任正非在观念层面有了根本变化:建设制度依赖的华为 。具体到组织与人的关系上 , 契约高于一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