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经典的学习注意几点建议:1、明确自己的方向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方向,要知道面前的路通向哪里,学习经典也是一样 。先假定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医理论的认识理解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这种情况下,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经典中的思想用于临床病症的治疗 。这样的话,逐字逐句的钻研精神就未必最好;许多纯粹的理论著作也就不一定适用 。
而有些将经典的内容加以应用,条文下紧随着治疗医案的书就要好的多 。仅举例两本书为例,《黄帝内经临证精华》和《经方实验录》 。用这样的书来配合经典的学习,可以更清晰的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起来会更有动力 。如果是从治学的角度,或是哲学、史学甚至文学的角度来学习,自然需要另当别论,这里就不多讲了 。2、从浅到深的学习 。
自学者,学习文言文有困难者,不妨先从白话文入手 。虽然也会遇到译文质量不好,影响理解的时候,但毕竟也是经过专家认可,质量相对还是不错的 。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全都符合“古意”?更进一步,全部符合“古意真的就是我们评判价值的惟一标准吗?翻译的版本方面,可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几部标题为《×x校释》的书,逐段译的,质量还可以 。
3遇到问题,多参考注家阅读古文,在理解上很容易遇到问题 。这时候,多参考几位注家的注解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历代医家中,很多是花了毕生精力来钻研经典的 。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认识,常常可以为我们打开一片新的天空,开阔我们的思维,形成新的认识 。学经典而不读注解,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古人的 。经典的注家虽常以千记,但其中非常著名的也不过几家、十几家,比如研究《内经》的杨上善、王冰、马莳、张介宾、张志聪等;注解《伤寒论》的成无己、尤在泾、柯韵伯等 。
相信在经典学习的过程中,哪怕就是在前面讲到的白话文的学习过程中,都可以了解到以上注家,和他们的善作,自学者,不妨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来读 。三、医疗临床探索阶段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离开真实的临床诊疗过程,医学很难找到存在的依据 。而医生诊疗是一门技术,技术的本质是能力,能力的获取靠练习,整个身心的练习,练习的起点,又在哪里呢?医学生毕业前,一定会经历两个过程:见习和实习 。
所谓见习,是在观察中体验诊疗实践的过程 。对中医来说,主要指跟师侍诊 。老师诊疗时行体验诊疗实践的过程 。对中医来说,主要指跟师侍诊 。老师诊疗时在旁悉心观察倾听,如何问诊,舌象怎样,如何施针,怎样开方 。隋唐以降,针道衰而方药兴,所以现代中医侍诊过程,主要形式演变成跟师抄方,抄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医见习、侍诊的代名词,见习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亲手诊脉 。
提到诊脉,这里尤其需要多说几句 。在普通百姓和中医爱好者中,往往认为中医诊脉神奇玄妙,不可思议 。实际上,脉诊确实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 。原因在于,脉诊需要的,几乎是纯粹的感觉 。而感觉是无法通过书本学习或跟师学习直接获得的,感觉需要体验 。比如一个简单的冷热感觉,无论读多少书,向多少位“专家“、老师请教,什么是冷,什么是热,都无助于对冷和热的真正认识,除非亲身体验 。
这个感觉的领域,不在头脑的范围之内,无法通过科学来界定,这是一个由心主宰的世界 。用心体验得来的感觉,往往历久弥新 。对中医自学者而言,见习之难在于选择和找到一位可以信赖的老师实习之难则首先体现在风险控制 。得遇师长是缘,得遇明师更是珍贵的善缘 。外缘无常,却仍不离因果 。多加留意,总会在身边发现可以为师长的前辈 。
推荐阅读
- 如何做好一名小学副校长,怎样做好一名副校长
- 如何解决贸易壁垒,中国如何应对贸易壁垒
- 如何培养大学生爱国,在人文行走中涵养学生爱国情怀
- 解密旅行社最新获客之道,旅行社如何吸引大学生
- 如何让发表文章不被知网收录,一作家多篇文章被知网擅自收录
- 中国知网如何,你不知道的中国知网
- 汽车指导驾驶有哪些期刊,高精度地图赋能自动驾驶
- 金融论文如何建模,论文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 如何给工程写文章,工程类职称论文发表
- 教师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企业如何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