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四句教如何理解,论述阳明四句教( 五 )


为什么一群吹捧阳明学的人,却从来不提阳明四句教呢?
王阳明一生所悟四句教,那些吹捧也好,真学也好 。也都是在走王阳明的路 。当然也有滥竽充数的 。但大多数还只是在学 。毕竟这四句教也是阳明先生晚年才悟到的 。我们凡人又怎么能轻易学到呢?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学过佛的应该能懂一点,首先是找到本心,这本心是无善无恶的,这也就是心之体 。
有谁知道许宝桢《王阳明》三部曲最后“四句教法”怎么理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四句是王阳明对一生心学的总结 。不过此四句王阳明并未给出最为精确的解释,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心学的分支,弟子钱德洪认为四句教是绝对正确的,心就是无善无恶,意就是有善有恶,但王汝中认为意由心生,心无善无恶,那么意理所应当无善无恶,那么良知就无用武之地了,更不需要为善去恶了啊,所以这四句话本来就是矛盾重重的混沌语 。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谢谢邀请!王阳明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有着辉煌的功绩和杰出的学说“文事武备”,成为“儒学”派一流人物,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 。王阳明“四句教”就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是王阳明的学术宗旨,是他一生的思想精华总结,高度思想的概括 。
“四句教”也是每个学者求良知的过程,良知者行动的方式方法,不管是什么朝代,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鉴于当今社会,就是提倡分清善恶,扬善惩恶 。做有道德,懂伦理道德之人 。“四句教”是王阳明在其教学中提出来的,“四句教”中的心,意,知,物就是围绕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展示出来的,进一步升华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内函,对现在的社会进行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人从出生到成人为一个物体,心也是在物体本身,是没有善意和恶意 。
善恶之意应重在后天是否有良知教育,良知教育才是从善的可靠保障 。二,有善有恶是意之动善恶是人的意愿,是人的思想意境,是后天通过转化形成的,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三观,也就意味着社会上的良知,培养教育很重要 。三,知善知恶是良知人在社会上应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良知之人善意可做,恶意不能做,这就是有良知良心之人 。
站在伦理道德立场上,论没有良知之人,就是指没有良心之人 。四,为善去恶是格物每个人在社会上是否做了善恶之事,看做出事来结果的本质好与坏,有利或无利,就知道是从善之人,还是从恶之人 。知善知恶就是人分辨是非思想明确,为善去恶才是确立良知良心的目的并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便知从善就是现实社会上有伦理道德,遵纪守法正能量之人,从恶就是现实社会上无视伦理道德观念,纪律法规观念淡薄之人 。
当今社会有些人追求金钱利益至上,目无道德法规,最终沦落为从恶之人,是没有好的下场!更使人深知,人成长为良知之,为善去恶之,学校教育重要,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应从小养成不自私行为 。传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乃不教,性乃千”,很有家庭教养道理,应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总之,王阳明“四句教”,虽然是明朝时期的做人之教,但与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相吻合,应该大力提倡“四句教”,对推动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