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率|融信余丽娟:与“均好性”相比 “长板”对房企更重要( 二 )


余丽娟:我对规模没有那么强的执念,你做强了自然就会做大。什么是做强呢?比如说公司的利润慢慢上升,有充足的现金流,有很好的区域布局,有好的团队……当你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可进可退的时候,规模也就很难往下掉了。
对于融信来说,规模上当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果能做到三四千亿的规模就很不错了。但我们更注重发展质量,当达到一定规模时,通过一些调整和优化,降低债务成本、下调负债率、提高利润率、提升评级,使公司运营得更加从容。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还有空间来培育新业务。这个状态是我们追求的。
“阳光下的玻璃盒子”
《21世纪》: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不断被警示,债务违约也时有发生,即使一些大房企,也可能会随时陷入债务泥潭。究其背后的原因,是调控政策过于严厉,还是房企的风险防御机制过于脆弱?
余丽娟:债务问题就像“阳光下的玻璃盒子”,它一旦出问题,就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债务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的风控意识不强,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护城河”不够宽。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开发贷、销售回款、其他债务。在一些企业的财务模型中,对销售回款的依赖性过强,预估过于乐观,缺乏备选方案。一旦销售不畅,就会影响现金流,并进一步影响到偿债。
另一个原因就是太激进了,监管部门在前几年就说要降负债,那个时候即使市场不错,开发商也需要正视债务问题。如果没有很好地解读政策,往往是要吃苦头的。
《21世纪》:房地产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黑马”了,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下,还会再出现“黑马”吗?
余丽娟: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是黑马最大的推手。也就是说,市场上有很多的热钱,企业拿钱很容易,然后一冲动就去拿地了,再通过一些财务手段把杠杆做起来。如果碰巧这几年市场很好,规模也就做大了。这就是“黑马”的诞生过程。
现在来看,已经没有这种土壤了。在去年疫情很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对房地产调控也没有松绑,反而还在加码,所以未来不太可能会有“黑马”出现。
《21世纪》:那么,既然在规模上很难赶超,中小房企的出路在哪?多元化是一个可行的路径吗?
余丽娟:多元化的问题,要看每个企业的战略。特别是民营企业,取决于老板怎么看待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有的老板想要转型,甚至要放弃传统的开发业务,转为运营,所以从前几年就开始调整资产布局;有的老板觉得传统业务还有发展空间,就会继续发力。
持有型业务中,我们已经涉足了长租、养老、产业地产等,因为在拿地时会搭配一些业态,所以也是遵守政策的要求。针对自己持有的这部分,我们觉得“不要站在岸上”,还是下水试一试。我们采取了一些笨办法,就是组团队扎扎实实地做起来,先把流量做上去,然后再考虑证券化和其他方面的内容。
当然,还是要平衡好新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避免占用太多现金流,影响盈利能力。对一家企业来说,有没有盈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的。
说到房企的出路,路径还有很多,比如最近经常说的“管理红利”。除了通过优化管理来降低成本外,优秀的企业可以借助小股操盘、管理输出的模式来发展,未来这种方式会越来越多。
“长板”理论与合伙人精神
《21世纪》: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怎样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余丽娟:按我们老板的话说,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我的理解,就是要有合伙人精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