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葡萄酒产业的逆行者 这家酒庄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二 )
“土地一枝花 , 全靠肥当家” , 为了改良土壤 , 凯仕丽挖掘一条条一米多深的壕沟 , 埋入肥料 , 每投入一亩就需要6000元的成本 。 葡萄当然是“绿色”有机的更好 , 创业初 , 酒庄斥资一千万收购了大量的牛羊粪 , 用天然肥料给土地增加营养 。 酒庄负责人告诉我们 , 当时 , 农村最“鸡肋”的牛羊粪一度被买得“涨了价” , 成了稀缺品 , “当地人甚至有点纳闷 , 怎么有人这么笨 , 花高价买没什么人要的牛粪、羊粪 。 ”
凯仕丽的“笨”与执著成就了果园的品质 , 牛羊粪埋下去 , 造就了一片优质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土壤环境 , 贺兰山东麓干燥的季风则天然降低了虫灾风险 , 2016年 , 凯仕丽酒庄的葡萄园通过了有机标准认证 。 葡萄酒行业有一种说法:七分葡萄 , 三分酿造 。 中国还有句行话“不疯魔 , 不成活” , 正是酒庄负责人“倔”了20年 , 秉持“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一理念 , 耐心打磨 , 才成就如今杯中的美酒 。 例如 , 外面引进的品种不适应沙漠气候怎么办 , 负责人微微一笑 , “我们就自己专门划分出200亩园地 , 专门用来选育优质葡萄苗 。 ”
山海情相连
吹响共富集结号
火遍全国的电视剧《山海情》 , 高度还原了西部地区吊庄移民的艰辛与成就 , 也让大众了解了“西海固” , 但你可能不知道 , 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 , 红寺堡在23年来安置了23万西海固移民 。 《山海情》的大结局里 , 主角黄轩化身推介员 , 发表了一段精彩演讲来介绍宁夏葡萄酒 , 葡萄酒产业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 , 可谓功不可没 。
文章图片
2002年 , 凯仕丽初来红寺堡时 , 这里的镇上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马路 , 酒庄负责人感叹 , 当时很多地方没通水没通电 , 有些村民甚至没见过汽车 。 彼时 , 这片土地没有“本地人” , 有的只是初来乍到的异乡人 。 当时的酒庄跟移民一样“一无所有” , 然而大家也共同拥有着对建设家园、创造财富的梦想 。 多年来 , 凯仕丽酒庄提供机会 , 西海固移民贡献双手 , 双方彼此成就 , 互相依靠 , 共同将红寺堡打造成畅享美好生活的梦想之地 。
文章图片
2020年9月24日 , 《红寺堡移民史》发布会召开 , 据《红寺堡移民史》记载(下为原文摘录) , 红寺堡开发区葡萄酒项目 , 最早是宁夏凯仕丽实业有限公司(原宁夏科冕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 。 2004年 , 凯仕丽在红寺堡开发区建设万亩葡萄基地及酿酒项目 , 截至2008年完成投资7500多万元 , 种植葡萄1.7万亩(现已达2万亩) , 修建环园道路50余公里 , 园区内道路约80公里 , 栽植园区防护林带近500亩(现1500多亩) , 让昔日光秃秃的沙丘变成了绿色 。
文章图片
20年来 , 凯仕丽酒庄带着农民一起种葡萄 , 吸引当地农村贫困人员务工一万多人次 , 支付农民工工资累计8000多万元 。 凯仕丽负责人表示 , 自己敢拍着胸脯说 ,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 , 酒庄也没有拖欠过农民的一分钱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凯仕丽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 , 增加收入 , 但更想帮他们提高谋生技能 。 酒庄为农民提供了葡萄管理全程免费技术培训 , 让很多人学有所成 , 升级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技工 。 数年来 , 凯仕丽为当地培养了1000多名种植葡萄的专业人才 , 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获得了大力弘扬 。
推荐阅读
- 房价|房地产要变回支柱产业,你知道吗?
- 活动|“醉”美天鹅谷|这里遍地是美好的故事与澳大利亚葡萄酒
- 全球|龙谕获“最青睐的中国高端葡萄酒”称号
- Wine|盘点西班牙葡萄酒九大荣耀事件
- 生命|葡萄酒有收藏价值吗?
- 种类|什么是加强型葡萄酒?都有哪些种类?(上)
- 奥兰|36氪首发 | 以葡萄酒切入,「奥兰中国」获建发利福德基金数千万元战略投资
- Yun|《葡萄酒倡导家》公布2021年度中国精品葡萄酒
- 六大|葡萄酒选购六大误区
- 权威|云南双雄再绽光彩——敖云、圣域获权威葡萄酒杂志WA高分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