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做文旅地产,是旅游先行还是地产先行?

地产|做文旅地产,是旅游先行还是地产先行?

我们知道,地段是房地产最核心的价值,也是房企角力的焦点。由于文旅地产大都不在城市中心地段,如想推动地产价值最大化,必然要有充足的流量,而这个流量可由旅游带动。那就需要依托和利用在地旅游资源,并创造旅游核心吸引物,从改造区域环境和配套的角度出发,提升人气和认知度,等区域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再进行地产开发,将房地产物业升值,以便更快地形成消费吸引力,这是地产企业之所以跟文旅产业“拉郎配”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文旅地产一定是先做文旅,后做地产,这没有丝毫争议。
但是,恰恰有些房企介入文旅行业,却不按文旅地产的一般产业发展规律出牌,反其道而行之,最后落个鸡飞蛋打、偃旗息鼓、一片狼藉。原因就在于地产思维代替了旅游思维,先搞地产而非先搞文旅。
文旅地产的两种思维模式带来不同的结局
第一种是旅游思维,先做旅游核心吸引力,后做配套项目,形成度假区,未必非得做地产,却形成良性循环。
这些年较为成功的文旅地产,无不是首选旅游城市或一线城市,依托著名旅游景区,并通过进一步建设游乐项目,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核心吸引力。从海南到云南,开发商均是清一色的抢占观光旅游城市及其旅游资源,涌现出海景系,雨林系、温泉系、古镇系等不同题材的文旅地产项目。
不论是沿海的三亚、青岛,还是内地的武夷山、千岛湖,文旅地产与旅游均显示了非常高的伴生性,上海周边的杭州、广深周边的惠州等地也已成为文旅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
从文旅地产企业及其实操案例来看,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模式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就是临近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居住区,从深圳到北京、到上海,潜在客群均得以充足保障。万达在西双版纳、雅居乐在海南的布局均属于此类。
再举两个例子,一是迪士尼乐园。毫无疑问,迪士尼乐园是做文化旅游的,旅游之外的产业都是配套项目和延伸项目。其开发与运营逻辑是:以卡通动漫人物、影视人物等IP为核心驱动,将主题公园的各项游乐设施、商店与之融合,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游乐体验,然后整体运作,产业之间相互勾连,形成紧密协同的一体化娱乐产业链,从而构建IP王国,不断更新,获取多元收益。
迪士尼作为一个多元化跨国公司,有五大主营业务板块,其中核心部分是主题公园及度假区,环球影视也是一样的。其主题乐园显然是核心吸引力,度假区包括主题酒店、迪士尼小镇和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功能布局是“主题公园+主题商业街+休闲公园+度假酒店”,形成了游览、观光、娱乐、体验、购物、住宿、休闲、度假的全覆盖,由此不仅是全球性的旅游目的地,也承担了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市民周末游的功能。
迪斯尼的商业模式举世公认,迪士尼小镇很火,问题的本质在于旅游商业化还是商业旅游化?旅游和地产谁是中心,谁是配角?迪士尼乐园所带动的产业是度假产业,未必是地产。当然,上海迪士尼周边地产升值了,但作为迪士尼公司本身却没有刻意去做。
地产|做文旅地产,是旅游先行还是地产先行?

另一个例子是华侨城。中国企业华侨城也算是一家精心做旅游的企业,欢乐谷是其旅游IP和品牌,其以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欢乐谷四大主题公园著称于世,三十多年来在文旅产业上大胆开拓创新,成为中国文旅头号企业。深圳的华侨城,得益于大湾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环境,也得益于华侨城长期以来“文创造核”的价值导向和持之以恒的创造力与行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