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燕郊买房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北京市|在燕郊买房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北京市|在燕郊买房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文/胡克非
“100公里通勤实录” , 一段时间来 , 不少短视频博主选择用VLOG记录下自己上班通勤的过程 , 凌晨4点30分被闹钟叫醒 , 不到5点从燕郊的家中出发 , 通过公交车换地铁换共享单车的形式 , 最终9点抵达位于北京的单位 , 打卡上班 。
不少观众在看后留言表示不理解 , 每天上下班通勤的时间超过6小时 , 到家就剩半条命 , 这样值得么?更多的人则表示理解和同情 ,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 , 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
燕郊这个仅有108平方千米却承载了120万人的“环京第一城” , 因北京的高房价催生了极大住房需求 , 据不完全统计 , 每日有接近40万人通勤于北京和燕郊之间 , 燕郊成为名副其实的“睡城” 。

清晨 , 燕郊排队乘车进京的人 。 图/中国新闻图片网
在政策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 , 燕郊的房价在经历了2017年的疯狂后迅速跌下神坛 , 房价腰斩 , 楼盘无人问津 , 中介人去楼空 , 很难想象和房地产行业一样顶不住的还有那些拿着自己全部身家押宝燕郊的购房者 。
2021年的冬天 , 社交媒体上 , 燕郊断供的信息纷至沓来 , 甚至还有人发帖表示 , 自己要白送房子 。
压垮他们的不仅仅是骤降的房价 , 更是艰难的生活 。
梦起
史料记载 , 燕郊因春秋战国地处燕国城郊而得名 , 清康熙年间 , 建造燕郊行宫 , 作为帝后出京冬巡、拜谒东陵的首站 , 直到今天 , 燕郊主城的大街还叫行宫大街 , 核心区的宾馆叫做行宫宾馆 , 菜市场都叫行宫市场 。
老丁是燕郊本地人 , 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跟着北京外迁企业来到的燕郊 , “后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 , 好多企业回迁北京 , 我爸爸他们单位没回去 , 我们家也就留在了燕郊 。 ”
老丁回忆自己的小时候 , 燕郊本地基本上都是北京过来的工厂 , 生活圈也都是工厂里的工人 , 工人们隔三岔五会回京探亲 , 会坐很久的公交车 , “能在公交车上睡三觉 。 ”
燕郊本地人基本上是从事农副业或者搞搞养殖 , “卖肥牛那个李福成 , 你知道吧 , 就是我们这的 , 最早他是卖香油的 , 后来拿油渣养牛弄了一个养牛大王 。 ”老丁说 。
在2000年之前 , 燕郊的房子基本上以农村自家宅基地和工厂企业自建房为主 , 那个时候人们也没有买房子的概念 , 都是单位福利分房 。
“有点钱的人 , 也就都去北京了 。 往西走不了多远就到通州了 , 那个时候通州的房子也就1500块一平米吧 , 您说那会燕郊房子什么价?”
老丁回忆是2000年后燕郊才逐渐有了商品房的概念 , 而最初根本没有人买 , 反而是别墅项目由于价格便宜 , 距离北京近 , 卖得还不错 。 甚至还有娱乐明星来燕郊买别墅 , 他们过年时开业主联欢会 , 老丁远远见过一眼 , 看不清楚 , 不知道是谁 。
“但那会儿没有那么多北漂来燕郊买房 , 虽然便宜 , 但是交通并不方便 , 后来听说有个地产老板砸了几千万把公交线路引到燕郊来 , 这才让人们开始发现了燕郊 。 ”
2005年 , 老丁买断工龄提前退休了 , 闲不住的他自己焊了一个三轮车卖煎饼 , 那个时候煎饼卖2块钱一套 , 自己带鸡蛋还能便宜5毛钱 。
就这样每天推车卖煎饼 , 老丁眼瞅着大片的玉米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