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贮运保鲜技术

【荔枝贮运保鲜技术】荔枝是原产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中华之珍果”的美称,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水果之一 。但由于它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其结构特殊,代谢旺盛,采后易腐烂变质,果皮易褐变,因而给贮运保鲜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

(一)贮藏特性

荔枝是非呼吸高峰型果实,采收当天呼吸强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下降,但仍然比苹果、梨、柑桔、香蕉等高出2~3倍 。当果实变褐腐烂时,呼吸强度又趋上升,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 。荔枝的乙烯释放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也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在荔枝的成熟衰老过程中,乙烯的作用不明显 。因此,要搞好荔枝的贮藏保鲜一定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降低荔枝果实的呼吸强度 。如荔枝采收后尽快预冷,贮藏在适当的低温条件下,是降低荔枝呼吸强度、延长贮藏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

荔枝果实结构特殊,外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容易散失;另外,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无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褐变 。所以平常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而变黑,而果肉仍保持着相当饱满的水分 。在室温无包装条件下,放置3天的荔枝全部变褐,果皮失重率可高达50% 。可见,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权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这样说,保湿就是保鲜 。

荔枝褐变速度之快,在其他水果中是很罕见的,通常,荔枝在采后24小时内就会发生褐变,常温上2~3天即失去诱人的鲜红色而褐变,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 。引起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除果皮失水外,还有病原菌的侵染、侵害、热损伤以及果实本身的衰老 。褐变的内因则是酶促褐变,荔枝果皮内存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果皮还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包 括荔枝果皮的红色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些酶就起到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使酚类物质氧化变成了黑褐色的物质 。最近的研究表明,果皮褐变还与它的红色色素即花青素的褪色或变色有关,花青素的颜色取决于所处环境的pH值较低时,呈现红色,随着PH值的逐渐提高,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进而变为紫色,紫黑色,如用碱性溶洲处理新鲜荔枝,荔枝立即变为黑色,如有溶液处理,又可恢复红色 。荔枝果皮的迅速失水,导致果皮PH值的提高 。因而加速了褐变的发生 。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控制荔枝褐变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①采用适当的保湿包装,减少果皮失水 。

②降低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如预冷、低温贮藏、气调贮藏等 。

③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如气调贮藏、应用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如二氧化硫等 。

④降低果实的pH值,如浸酸处理 。

(二)贮藏病害

1.荔枝霜疫霉病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果实上最严重的病害 。不仅在果实贮运期间造成严重损失,并且在田间挂果期,遇到阴雨连绵天气时,造成大量落果、烂果,严重时损失可达30%~80% 。有的年份,采前天气晴朗多云,果实外观完好,却在采后运输中暴发此病,使销售部门蒙受重大损失 。

[症状]荔枝幼果、成熟果、果柄、结果枝均可发病,但危害严重、造成大量损失的主要是接近成熟的果实和贮运期间的果实 。成果受害时,多自果蒂处出现褐色的、不规则的、无明显边缘的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 。病斑扩展极为迅速,常至全果变褐,果肉腐烂,有酸腐味并流出褐色汁液 。症状与酸腐病较难区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