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论坛哪去了 唐诗宋词论坛对联诗歌古曲现代文学( 四 )


律诗之美在于对仗,但有时候功力不逮,想来想去就想出一联来,那我们不妨去写一首《浣溪沙》 。《浣溪沙》跟律诗相仿,只有下片一联对仗 。虽然古词中也有不对仗的,但我个人觉得还是对仗更好看一些 。而且词的用韵也相对宽泛 。绝句我写的比较少,因为我认为绝句是最难写好的 。起承转合,如果转结不能出彩,绝句就不耐看 。网上有七言绝句五十六法,教大家如何写好绝句 。每种方法都有例子,有兴趣的可以跟着学一学 。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
三、用韵
说到用韵,我想捅一下马蜂窝 。说一说平水韵和新韵的问题 。
多年来,平水韵和新韵之争就一直很激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倡导平水韵的认为传承就要遵循古人写诗的规矩,既然写的是旧体诗词,就要按照原有的规矩来 。倡导新韵的则认为,时代在进步,汉语也在进步,字都简化了,入声字早就消失了,为什么还一定要因循守旧、顽冥不化,死抱着老规矩不放呢?反正这么多年来谁也说服不了谁,论坛上经常有因为用韵问题争论争论就急眼了的 。成了一个谁也断不清的无头官司 。
我先说说我个人的观点 。我写诗用的是平水韵,但我并不排斥新韵 。因为我最初学写诗词的时候也弄不清楚什么入声字之类的说道 。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如果能够按照新华字典普通话的标准来写作的话,那么喜欢、学习诗词写作的人一定会更多 。好多人就是被平水韵给吓得不学了,太麻烦 。那么何为平水韵呢?百度上说,“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看得出来,平水韵是宋朝人总结出来的 。这本书的原书也早已失传了 。后来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今人所说的《平水韵》实际多指清朝的《佩文诗韵》 。我觉得现在很大一部分人还在遵循这个韵典,就是因为它是一部被学术和历史都承认的规矩 。而新韵之所以难以被承认,就是因为缺少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确认它 。到底该按照哪个标准来运行 。可能《中华新韵》还不够完善成熟吧 。相信随着使用者的增加,普及面会越来越广的 。
我想说的是诗的好坏其实跟用平水韵还是新韵是没有关系的 。我本人并不反对新韵 。我在编辑《长白山诗词》的时候,对投稿者用什么韵都是一视同仁的,只要你不混用,新韵平水都是可以的 。甚至不需要在诗题目上标志出(新韵)俩字 。在关东诗阵上也是一样 。大庆有一个诗友,网名叫“布典儿”,她是一直坚持用新韵写作的 。我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她的诗作也大部分都被加精推荐 。写得好,不在于用什么韵,就像俗话说的:“包子好吃不在褶上” 。举例两首布典儿的作品 。
秋日林中
喧嚣远避小城西,霜染层林景自迷 。
参过一番花世界,拈来几掌叶菩提 。
秋余背影行将远,心比尘埃放更低 。
长椅无言陪坐久,萧萧声里辨禅机 。
临江仙雪花
比絮稍嫌娇弱,比纱绝胜轻盈 。却怜身世尽随风 。若非愁化就,注定泪凝成 。纵使梅前有诺,奈何帚下无情,掌心留不住卿卿 。相逢缘太短,更短是人生 。
听雀
总嫌格律太拘泥,吟到天然语自奇 。
架上诗书三百卷,不及春鸟几声啼 。
看到这样清新自然的好诗,你还会去争辩用新韵还是平水韵吗?至于有的诗友说关东诗阵每有活动总要求诗依平水、词依正韵,这个别人就管不了了 。活动嘛总得有个规矩,人家东家这么要求的,别人也说了不算 。也有专门要求写新韵的比赛和活动,那主要是看“东家”的喜好了 。用不着去钻这个牛角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