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全诗的意思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全诗的意思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译文及注释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 西湖水微波粼粼 , 波光艳丽 , 看起来很美;雨天时 , 在雨幕的笼罩下 , 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 若有若无 , 也显得非常奇妙 。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 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
西子:西施 , 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 原名施夷光 , 或称 先施  ,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 , 所以称为西施 。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 , 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 尤其是后二句 , 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作者畅游西湖 , 从早到晚 , 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 , 一边饮酒构思 , 意笃八极 , 神游万仞 。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 , 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 西湖水波荡漾 , 波光闪闪 , 十分美丽 。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 , 西湖周围的群山 , 迷迷茫茫 , 若有若无 , 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 , 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 , 早晨阳光明艳 , 后来转阴 , 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 , 无论是水是山 , 或晴或雨 , 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 , 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 , 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 , 情是广泛、豪宕之情 , 情景交融 , 句间情景相对 , 西湖之美概写无余 , 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译文,全诗的意思赏析】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 , 而是遗貌取神 , 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 , 当然无可非议 。但 , 我们知道 , 历史上还有不少女子 , 其美与西施相比 , 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可苏轼为什么偏偏要选西施来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施的家乡在浙江 , 而且离西湖不远;二是西施和西湖 , 都有个“西”字 , 这真是个天作之合 。至于称西施为西子 , 恐怕不仅是为了尊重 , 还与平仄有关系(第三句最后一个字要求仄声字 , 而“施”是平声字) 。现在 , 西湖也叫西子湖 , 就是源于苏轼这首诗 。对这个比喻 , 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 , 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 , 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 , 各有所据 。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 , 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 , 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 , 只是一时心与景会 , 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 , 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 , 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 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 , 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 , 何者指浓妆 , 何者指淡妆 。欣赏这首诗时 , 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 , 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