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翻译原文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注释( 六 )


奏闻,有恶轼者力沮之,功以故不成 。轼复言:“三吴之水,潴为太湖,太湖之水,溢为松江以入海 。海日两潮,潮浊而江清,潮水常欲淤塞江路,而江水清驶,随辄涤去,海口常通,则吴中少水患 。
昔苏州以东,公私船皆以篙行,无陆挽者 。自庆历以来,松江大筑挽路,建长桥以扼塞江路,故今三吴多水,欲凿挽路为千桥,以迅江势 。”亦不果用,人皆以为恨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 。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 。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従官,不听 。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 。
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 。
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轼言于朝,従之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 。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 。
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擒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 。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 。
手戟刺遇,获之 。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 。轼请以己之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従 。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 。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 。
七年,徙扬州 。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 。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弊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 。
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轼请复旧,従之 。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 。是岁,哲宗亲祀南郊,轼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 。
有赭繖犊车并青盖犊车十余争道,不避仪仗 。轼使御营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 。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轼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 。”之纯不敢言,轼于车中奏之 。
哲宗遣使赍疏驰白太皇太后 。明日,诏整肃仪卫,自皇后而下,皆毋得迎谒 。寻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 。
高丽遣使请书,朝廷以故事尽许之 。轼曰:“汉东平王请诸子及《太史公书》,犹不肯予 。高丽所请,有甚于此,其可予乎?”不听 。
八年,宣仁后崩,哲宗亲政 。轼乞补外,以两学士出知定州 。时国是将变,轼不得入辞 。既行,上书言:“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 。至治之极,小民皆能自通;迨于大乱,虽近臣不能自达 。
陛下临御九年,除执政、台谏外,未尝与群臣接 。今听政之初,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 。臣日侍帷幄,方当戍边,顾不得一见而行,况疏远小臣,欲求自通,难矣 。然臣不敢以不得对之故,不效愚忠 。
古之圣人将有为也,必先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则万物之情,毕陈于前 。陛下圣智绝人,春秋鼎盛 。臣愿虚心循理,一切未有所为,默观庶事之利害,与群臣之邪正 。
以三年为期,俟得其实,然后应物而作 。使既作之后,天下无恨,陛下亦无悔 。由此观之,陛下之有为,惟忧太早,不患稍迟,亦已明矣 。
臣恐急进好利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进此说,敢望陛下留神,社稷宗庙之福,天下幸甚 。”定州军政坏弛,诸卫卒骄惰不教,军校蚕食其廪赐,前守不敢谁何 。轼取贪污者配隶远恶,缮修营房,禁止饮博 。
军中衣食稍足,乃部勒战法,众皆畏伏 。然诸校业业不安,有卒史以赃诉其长,轼曰:“此事吾自治则可,听汝告,军中乱矣 。”立决配之,众乃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