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
【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 。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 。”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诗经》说:“兄弟和睦 。”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 。”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 。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
【译文】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矩之道” 。
【原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矩之道 。
【译文】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 。这就叫做“矩之道” 。
【原文】《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辟,则为天下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
【译文】《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 。”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 。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重着你 。”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 。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 。《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 。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
推荐阅读
- 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 人琴俱亡字词解释
- 秋词其一刘禹锡翻译 秋词其一原文及翻译
- 下面介绍一些虫草花汤的种类和做法以及疗效
-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刺客列传节选翻译
- 野菊花阅读题答案 野菊花开的阅读及答案
- 渡荆门送别原文及翻译 渡荆门送别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江乙对荆宣王原文及翻译 江乙对荆宣王原文注音版
- 买椟还珠译文及注释 买椟还珠小古文翻译及注释
- 苏轼定风波翻译及赏析 定风波赏析及人生感悟
-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翻译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