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说起清明节,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
第一,清明的得名——物候现象与传说1.得名于物候现象 。
清明的字面意思是“水清澈,天明净”的意思,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所以,清明,反映的是物候现象,具体来说,就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意思就是世间万物,都是从这一天开始生长,都是清洁明净的,所以被称为清明 。
2.得名于历史传说 。
但清明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有深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其中,因为这其中,有春秋五霸的第二霸晋文公重耳的流亡故事与君臣之间的患难相随 。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割股奉君” 。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这就是“辞官不言禄” 。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所以,这个清明的含义,得到进一步的引申,意为“政治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第二,清明的作用——指导农事我们知道,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每年出台的文件,基本上第一号文件都是与“三农”有关的),而农业生产,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阳光,二是降水 。所以,我们的古人,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将一年划分成了24个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具体来说,这24个节气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反映四季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 。
后人将清明对应的农事进一步明确,还专门做了顺口溜: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意思就是清明开始,种瓜种豆,种甜菜,水稻育秧,还可以植树造林 。
所以,这个时候,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并不是节日!
推荐阅读
- 清明节怎么来的
- 农村山上的野生蕨菜到底能不能吃
- 野生蕨菜能吃吗
- 我自己解决上床睡不着觉问题的方法
- 现代的五谷杂粮是什么
- 我们通常说的"五谷杂粮"具体指哪几种农作物
- 孜然烧烤土豆之厨房版的做法
- 香煎孜然小土豆的做法
- 孜然土豆的做法
- 健走和慢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