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问题的史观解读( 二 )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 。
【特别提醒】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
【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年至今) 。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
【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 。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
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
3.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 。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 。
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成果 。如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下,现代化进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却有多样化的道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三种文明相互影响 。③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其影响也是双向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