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 · 《论语》考点解读与历年真题解析(12)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
七、(2015浙江)《孟子》【答案】
1.浩然之气(2分)
【解析】材料选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内容都是对《孟子》的注释 。题目又明确问“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一句的注释”,其实即便没有这样的语境,考生对“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句话应该也是十分熟悉的 。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和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本文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是朱熹对《孟子集注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中孟子说的“浩然之气”的注解,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极端好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可以使之充满天地之间而无所不在 。不过,这种气必需与义和道相配,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的不到食物一样衰竭 。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不是通过偶尔的正义行为来获取的,自己所作所为又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做此题要能读懂此段文言文,结合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浩然”“气”和文本的论述,确定“浩然之气”是文本的关键词,“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结合这些句子和题目中“善养”,故填“浩然之气” 。2.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 。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3分)
【解析】材料由传统文化经典中的《论语》变成了后人对《孟子》的批注 。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划线句子的意思,然后进行概括总结,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只有知言,才能够明晓道义,而且对于天下的事再没有畏惧的.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作答时,可以从文本中划出关键词组组合出答案,关键词“明夫道义”“配夫道义”“无所惧”;所以概括为: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
【1】
原文
译文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
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的人,竭尽自己的心了解事物的原理,对于天下所有的言论,没有不探究挖掘它根本的原理,来知道它是非对错得失的原因由来的 。浩然,是很强势的水流行进的情状 。气,就是使身体充盈的,本来气是很强大的像强势水流行进的样子,不养它就会衰竭 。只有孟子善于养气,使它像开始那样充盈 。只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才能够明晓道义,而且对于天下的事再没有疑惑;养气那么就能辅助道义,而且对于天下事再没有畏惧的 。这是他担当重任能不使他的心意惊动的原因 。

八、(2016浙江)《墨子》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
【注释】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德:通“得” 。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4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