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 · 《论语》考点解读与历年真题解析( 四 )


【考题对接】
一、(2009浙江)《诲人不倦》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
一、(2009浙江)《诲人不倦》【答案】
1.举一反三
【解析】第一问难度不大,考生很容易根据积累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概括成成语 。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
评析:略 。
【解析】第二问则需要明白两人对话的内容才能概括出来 。
【1】
原文
译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说:“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一方给他看而他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 。”
注释
①启:开导 。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样子 。
③隅(yú):方位 。一般有四方 。
④反:还复 。这里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 。
【2】
原文
译文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想不再有所言说了 。”子贡说:“老师如果不再有所言说,那么弟子们又传述什么?”孔子说:“天又说了什么呢?四时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又说了什么呢?”
注释
①述:传述,阐述前人成说使之流传 。

二、(2010浙江)《君子之风》
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二、(2010浙江)《君子之风》【答案】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2)《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
【解析】《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注意是“它们”,也就是既要涉及《论语》所引句子,也要联系所给的《朋党论》的句子,还要就共同点进行分析 。
【1】
原文
译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
【2】
原文
译文
【2022高考语文 · 《论语》考点解读与历年真题解析】“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
欧阳修《朋党论》
原文
译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