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意思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翻译( 二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学记》翻译思想得合法则,又能求自辅,这种人足以小有声誉而不足以感动民众;能亲近贤能之人又体察疏远之臣,这种人能感动民众,却不能改变民心 。所以君子要想感化民心,改变风俗,就一定要从教育做起!
玉不雕琢不成器,人不学习不明道 。为此,古代仁君圣王建邦立国,治理民众,一定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尚书·兑命篇》说:“必须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虽有美好的菜肴,不吃,就无法明白其滋味;虽有高明的道理,不学,就不懂得其好处 。为此,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只有教导别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困难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返回自身更努力地学习;懂得了困难,就能自我勉励,加强学习 。所以说,教育别人与自己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是学的一半 。”就是这个意思 。
古代教育,家族有塾,每党有庠,每遂有序,天子都城及诸侯国都也都有学 。每年有孩子入学,隔年考核一次 。第一年,看离析句读,辨析经义;第三年,看专心学业,亲善朋友;第五年,看广博学业,敬师爱友;第七年,看讲论学说大义,明白择友取人:这叫做“小成” 。第九年,要求达到义理事类,通达无疑,特立独行,不违师教:这叫做“大成” 。那样,才足以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亲近者心悦诚服,疏远者怀念感恩:这叫“大学之道” 。《记》中曾说:“蚂蚁的幼子,从小学习衔泥筑巢,终于累成小土堆 。”就是这个意思 。
大学入学之始,教以朝进天子及祭祀先圣先师的基本礼仪,从而培养谦虚恭敬之心;诵习《诗经·小雅》头三篇,使学生体味君臣相互慰勉的心情;先生讲学以击鼓为号,发箧出书,培养学生恭敬划一的良好习惯;设立鞭扑等具,为了树立教育的威严,使学生严肃认真;未经夏季禘祭,天子、诸侯不视学考察,便于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优游其情志;教师时时观察学生而少丁宁告诚,是让学生用心思考;先生设席讲学,如有疑,应由年长者发问,而年幼者只听而不问,这是为了体现学必循序渐进而不跳跃躐等 。这七项,就是大学之教的基本步骤 。《记》中有云:“凡是教学,学为官者,必先教以居官之事:学为士者,必先教以为士之志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意思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翻译】最理想的教育是,在校按正当的典籍进行,离校后始终遵循不疑 。这犹如不练习弦上操作手法就不能演奏琴瑟,不学习比兴之法就不能作诗明志;不学习杂事就不能理解和实践各种礼仪;同样,不喜欢自己的学业,就不可能以学为荣 。所以,君子对于学业,总是致力于情志的修养,技艺的修习,居处的严谨,交游的端庄 。做到了这些,就能专心于学而敬爱师长,亲爱朋友而信守道义,因而即使离开他的老师和朋友也不会背离老师的教导 。《兑命》说:“专心、渐进而又及时领悟,那他的学业就会有成就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