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碧桂园,静悄悄( 二 )


上半年 , 在三道红线的要求下 , 碧桂园也在零星地提前赎回一些债券 , 但发债动作仍然相当频繁 。
下半年 , 公司画风突变 , 只剩下降负债的组合拳 。 仅2021年12月这一个月 , 公司就三次提前赎回债券 , 合计额度接近50亿元 。
碧桂园在2021年中报业绩中披露 , 公司净借贷比率49.7% , 较上年度下降了5.9个百分点 , 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下降17个基点至5.39% 。 估计等到3个月后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公告 , 借贷情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除此之外 , 公司还祭出了内部调整的一系列政策 。
反腐 。 这几年房地产行业日子不好过 , 为了堵住跑冒滴漏 , 各大房企都开启了内部反腐 , 撕开了多金地产业的腐坏一面 。 其中 , 业务面最广的碧桂园 , 动作最大 。
公司曾对外公开披露 , 自2018年以来 , 有200多名项目总经理及以上人员被查处 , 级别较高的包括碧桂园贵州区域原总裁黄士冯、碧桂园文商旅集团原总经理张强等 。
架构调整 。 上周 , 碧桂园将106个区域公司合并调整为65个 , 削减了40%的区域公司 , 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 。 公司对外表示 , 此轮调整能“提升区域集中度和资源使用效能 , 降低运营成本” 。
降价促销 。 与恒大大张旗鼓打折不同 , 碧桂园的促销显得静悄悄 , 以至于你永难观其全貌 。 去年上半年 , 公司销售均价8782.67元/平 , 下半年为7990.91元/平——平均数很难说明单个项目的涨跌 , 但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趋势 。
外部形象上 , 碧桂园变得愈发低调 。 宇宙房企的刷屏广告不见了 , 世界级项目森林城市也不怎么提了 , “变大变强”消失于杨国强的话语体系中 。
拿地方面 , 尽管碧桂园去年投入的总金额高 , 仅次于保利和万科 , 但风格十分低调 。 2021年第一轮集中供地 , 各大房企疯抢 , 碧桂园只在北京、上海投入较大 , 其他地方只是平均主义洒点水 , 坚决不抢高价地 。 全年算下来 , 公司还是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非集中供地的三四线城市 。
行业普遍认为 , 房地产市场进入白银时代 , 分化效应正在急剧加深 , 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一二线城市集中 。 疫情 , 以及三道红线、土地集中出让等政策 , 加快了这一转变 。
碧桂园坚持布局三四线 , 提出要实现一至六线城市全面覆盖 , 到底是差异化竞争 , 还是因海量土储而无法自拔?
多元化的核心是什么?
房地产行业饱受冲击 , 到底啥时候才是个头?
今年以来房地产板块血流成河 , 对比之下 , 碧桂园的股价相对坚挺 , 但市盈率仍然只有4倍 , 甚至低于老二万科A(6.72) 。
这几年 , 碧桂园最成功的一点便是 , 将整个集团的关注重点 , 从地产销售转移到物业服务 。 毕竟 , 卖房子只是一锤子买卖 , 物业服务才是源源不断的稳定盈利来源 。
一方面 , 碧桂园每年7000多亿的总销售额 , 可以持续为碧桂园服务输送业务;另一方面 , 公司通过以债圈物的方式 , 在行业低谷期 , 拿下蓝光嘉宝、邻里乐、诚和物业、富力物业等 。
截止2021年6月底 , 碧桂园服务收费管理面积6.44亿平方米 , 合同管理面积12.05亿平方米 , 成为中国最大的物业服务公司 。
去年上半年 , 碧桂园服务营业收入115.60亿元 , 同比增长84.3% , 归母净利润21.13亿元 , 同比增长60.70% 。
尽管碧桂园服务和碧桂园规模及利润差距甚大 , 但其股价一度超越后者 。 昨日收盘 , 碧桂园服务市盈率35.40倍 , 几乎是碧桂园的9倍 。
除了房地产业务 , 碧桂园旗下的机器人业务 , 曾被杨国强寄予厚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