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昆明的“海淀区”,房价不足“北京人附”周边的四分之一

长沙|昆明的“海淀区”,房价不足“北京人附”周边的四分之一

文章图片


“学区房”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文化符号
学区房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项富有争议的话题 , “学区房”为教育行政中“就近入学”的产物 , 即按照该原则划定一个地域范围内 , 其业主子女可在对口重点小学或中学就读的住房 。 因此 , 学区房除了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以外 , 还蕴含着特殊的“消费符号”意义 。 然而 , 随着一些一线城市学区房的房价飙升 , 高价学区房使得基础教育成为普通家庭肩上沉重的包袱 。
北京的学区房交易市场近年来十分繁荣 , 其发展现状在一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 。 现阶段 , 许多居住在北京的80后、90后青年群体通过教育迁移落户北京 , 从而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 因此 , 这些中产阶级新生代家长们更注重下一代的教育投入 , 更希望通过教育实现阶级的维系或跃迁 ,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 除了课外班兴趣班的时间、金钱投入 , 高价购买学区房便是主要途径之一 。
新生代的中产家长们关注学区房的主要目的是对学区房所附带的文化资本符号、社会地位符号与经济资本符号的渴望与占有 , 因此 , 学区房的消费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中产家长们身份认同的标准 。
即使没有“学区房”的概念 , 重点学校的周边的房价仍然不断攀升
为了压制学区房房价的无序上涨 , 2017年 , 北京市发改委在公告中对开发商和中介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 , 包括不宣传、不炒作“学区房”概念 , 公司内外网屏蔽“学区房”等敏感词汇 。 因此 , 在北京的各大中介网站 , 已看不到“配套学区”等相关字眼 , 中介线上交流平台也严令禁止中介与买家商谈“学校”“学位”等关键词 。 此外 , 北京各区也先后实施“多校划片派位” , 即对应的房产不再对应一所学校 , 适龄儿童依据该实际居住地登记入学将参加所在学区片区的统筹分配 。
这一政策旨在确保各学区内的大致均衡 , 为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择校机会 , 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目的 。 但几年过去 , 学区房背后的需求并未随着规定的出台而减少 , 即使没有“学区房”、“学位房”的概念 , 重点学校的周边的房价仍然不断攀升 。
人大附小、人大附中实验小学、中关村三小、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二小 , 是海淀区5所一流一类小学 , 周边小区的房源炙手可热 。 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 , 在“2020年业主预期最强的十大小区”中 , 海淀区几个学校周边小区的房价涨幅分别达到55%、47%、46%、45%、43% , 这些学校周边的小区基本都是家长眼中的学区房 。 如上地东里小区在2019年的单价只有7-9万元/平方面 , 到了2020年下半年竟然涨到了12-14万元/m2 。 最新数据显示 , 人大附中周边社区的整体均价约11.18万元/m2;万柳片区的均价是17.28万元/m2 。

在北京全面实施多校划片破除了学区房概念之后 , 2021年8月 , 深圳也迎来大动作 , 拟立法推行大学区招生 。 大学区意味着家长可以不受地段限制 , 申请大学区内的任意一所或多所学校 。 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 , 房产不再直接挂钩某所学校 。 同一套学区房 , 可能分到名校 , 也可能分到普通学校 。
但这项政策同样未能防碍名校附近楼盘备受关注 。 有专家认为 , 大学区下教育资源的差别仍存在 , 有名校的大学区仍然会受到更多关注 , 为争取进入名校的几率 , 家长仍然要在大学区里面购买房子 。 在这个意义上说 , 有名校的大学区里的房子仍然有学区房的血统 , 仍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 因此 , 名校大学区的房价仍然可能高于普通大学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