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置业|北京买房:一人买房 全家上阵

购房置业|北京买房:一人买房 全家上阵

文章图片

购房置业|北京买房:一人买房 全家上阵



本文摘自《博客天下》2017年第1期 文 杜祎洁 编辑 卜昌炯
当个人力量无法买房时 , 倾全家之力成为一种选择 。
26岁的柯布刚到北京工作一个月 , 父母就从一千公里外的家乡赶了过来 。 起初柯布还以为他们是来探望自己 , 殊不知他们另有目的—看房 。
那天是周六 , 晚上加完班见到父母时 , 他们已经看了好几处房源 。 他们是坐上午的高铁抵达的 , 两人提着鼓鼓囊囊的行李 , 中午一下车就直奔中介 。 一天后 , 他们又搭乘下午的火车离开 。
在2016年5月买房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里 , 这样的奔波劳碌 , 他们至少重复了10次 。 柯布一度还没做好买房的心理准备 , 觉得父母想得太远 。
在这之前 , 他对北京的房价漠不关心 , 读研阶段一直盘算着出国深造 , 工作是很偶然的机缘巧合 。 在一所专业排名全国拔尖的南京高校念建筑学时 , 一家建筑业龙头央企给了他一份解决户口的offer 。
来北京前 , 他粗略算了一笔账 , 按照每月5000元的租金 , 租70年房需要420万元 , 跟彼时市场上的二居室房价相当 。 他不认为自己会买房 , 对长期租房过活的选择也不抵触 。 一买房就等于把自己限制在北京了 , 他还惦记着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读博 。
父母2015年8月第一次到北京看房那晚 , 对柯布进行了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 。 在夫妻俩眼中 , 儿子的工作求之不得 , 一定要定下来 , 在那里安分守己、勤勤恳恳 。 在他们保守求稳的观念中 , 尽早买房也是结婚所需 。 柯布的女友2017年毕业 , 如果能落实来北京求职的事 , 结婚也许就在一年之内 , 房子因此成为刚需 。 如果晚买 , 房价会越来越贵 。
父母说服了柯布 。 之后的一年 , 一家人和全城超过140万人一起 , 加入了轰轰烈烈的买房大军 。 “蜕了一层皮 。 ”柯布形容 。

看房
对房子本身 , 出身科班的柯布父子再熟悉不过 。 然而无论柯布 , 还是在家乡建筑部门的父亲 , 对北京的民用房行情都是门外汉 , 它的价格和户型远远超出了父子俩的认知 。
专业的建筑学背景让他们对居住条件很是挑剔 , 列出的基本要求里 , 包括“明厨明卫”—厨房卫生间都有直接对外的窗 , 否则叫做“次级采光”;房间得是方形 , 不要有奇形怪状的犄角 , 南北通透 , 通风对流;最好是三室一厅 , 一进家门就是客厅 , 通过走廊分到其他房间;如果是小高层 , 楼层尽量是十几层 。 柯布的单位在海淀区车公庄西地铁站附近 , 一家人的策略是循着6号线从城区往外一家家中介跑 , 进行地毯式搜索 。 结果令他们“备受冲击” 。 西二环到西四环之间全是老房 , 新楼盘动辄150平方米以上 , 起价上千万 。 诸多价格高昂的二手房本身设计不合理 , 户型千奇百怪 , 很少做到明厨明卫 。
更难平息的是与家乡相比巨大的落差 。 在他们所在的省会城市 , 三室一厅、全明格局(所有房间都有窗户对外)、南北通透、小区环境好、临近市中心 , 这样的一套房两百多万元就够了 。
2015年下半年 , 柯布父母每次到北京 , 半天至少跑五六处房源 。 从西二环起步 , 一直看到一号线尽头的苹果园 。 10月 , 在荒草丛生的首钢废弃厂区和即将变身金融街的玻璃幕墙写字楼附近 , 他们终于找到一处入眼的房源:明厨明卫 , 三室一厅 , 楼盘比较新 , 品质中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