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王羲之是个用情很深的人[教育],王羲之为什么是魏晋人

个人认为学习魏晋书法有三条路径可以作为跳板,他们是智永,陆柬之以及赵孟頫!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三人都是王羲之的传人,也是学王羲之比较成功的书法大家,学习魏晋书法从这三家学起,可以说是最佳的路径!再有一点必须说明,在学习魏晋书法前需要学习一种字体,那就是隶书!为什么学习隶书呢?王羲之也好,王献之也罢,这爷俩都是隶书的高手,尤其献之,历史记载是以隶书称著的 。
东晋重臣郗鉴为什么要选择王羲之当他的女婿?

晋代王羲之是个用情很深的人[教育],王羲之为什么是魏晋人


魏晋之人审美就我所知,其实与今人颇有接近之处,例如《晋书》称卫玠“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又说卫玠与丈人乐广一个“玉润”,一个“冰清”,再联系到卫玠虚弱的体质,让我想起了当今的“花美男”(非贬义) 。不过,就我个人看来,王羲之长相还是属于端正的,我们可以看这六张画像:①南宋马远绘,《王羲之玩鹅图》②《历代古先贤画像》(大概是这个名字)③王羲之坐像④明《三才图会》,王羲之半身像⑤清任伯年绘,《羲之爱鹅》⑥“视觉中国”的王羲之像(侵删)总结其人的样貌特征,瘦长多髯,这怎么看也不丑吧 。
(当然这也是后人对王羲之形象的附会创作)所以说,郗鉴择婿,无外乎三点为主:一择高第大族,二择人品德行,三择状貌气度 。这三样中,王羲之怎么看也都是合适人选啊 。样貌上面已经直接看过了,我们接着看这两点:出身、才德 。王羲之出身就出身来说,王羲之自不必说 。远的不提,“琅玡王氏”自魏末晋初再次崛起,凭借王祥之德望而跃升至新起门第 。
王祥之弟、光禄大夫王览一系又发扬光大,在东晋初年王导、王敦兄弟扶立东晋元帝司马睿开创江左中兴基业时开始了一段巅峰时期,也就是历史典故中的“王与马,共天下” 。王羲之正是出身在这一甲族高门之中,他是“司徒(王)导之从子也”,其祖父王正,是西晋的尚书郎;父亲王旷,则为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王)旷首创其议” 。
相对于两晋之际仍在“由儒入玄”中转变的“高平郗氏”来说,“琅玡王氏”在东晋初年可谓高不可攀 。当然,郗鉴以流民帅、中州名流的双重身份混迹东晋政局,历经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挟重镇京口之精锐兵力,屡次调和陶侃、庾亮、王导诸人之间的矛盾,地位极其特殊,故而择婿王氏,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王羲之的才德就才德来说,王羲之也是夙负盛名 。
据《晋书》记载,王羲之“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他在家族内部深受从伯(王)敦、(王)导的器重,王敦将王羲之比作“有重名”的名士阮裕(“陈留阮氏”子弟),阮裕本人也将王羲之与负有盛名的名士王承(太原王氏)、王悦(琅玡王氏,王导长子)合称为“王氏三少” 。为一时清流之望的周顗也对王羲之另眼相看 。
如此之人,在江左年轻才隽中,恐怕也不会有太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东床快婿”这一故事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位高权重的徐州刺史、太尉郗鉴让门生向身在中枢的政治盟友王导求婿,王导让这个门生在自家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回到郗府后,对郗鉴说了一番决定性的论断:“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
”如今人们喜欢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正是王羲之这种高卧东床,似乎全然无意的“超然”表现,使得门生必然会注意到他,郗鉴作为时势下的名臣,自然眼光毒辣,当即断论:“正此佳婿邪!”一经询访,此人果然是王羲之 。先前“木秀于林”的“异样”,再加上如今得知身份的喜悦(王羲之算是青年名流的佼佼者之一),郗鉴终于同意嫁女于王羲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