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联|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妙对出下联,成为经典佳对

“图书里 , 龙不吟虎不啸 , 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 棋盤里 , 车无轮马无韁 , 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 ”
——《唐伯虎点秋香》
提起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 其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莫过于唐伯虎和对穿肠对对子的情景 。 二人你来我往 , 可谓是精彩至极 。 与此同时 , 也让世人亲身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对对子又称对联 , 作为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一种娱乐活动 , 只属于有文化的读书人 。 当这些古代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到处畅游的时候 , 也能感受到娱乐带给他们的些许快乐 。 对于读书人而言 , 这样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
下联|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妙对出下联,成为经典佳对
文章图片

【下联|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妙对出下联,成为经典佳对】然而 ,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 , 宅第亭阁、寺庙观庵、名山胜景等古迹都有对联 , 可以说古迹孕育、催生了对联 , 与此同时 , 名胜古迹又存活于对联之中 。 除此之外 , 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 , 其实也包含各种各样的对联 。
倘若想要了解中国的对联 , 其实 , 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千百年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
一、对联的出现和发展
一直以来 , 人们普遍认为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 。 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 , 对联也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 。 一副标准的对联 , 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 , 前一部分称为“上联” , 又叫“出句”、“对头”、“对公” , 而后一部分则称为“下联” , 又叫“对句”、“对尾”、“对母” 。
众所周知 , 对联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 又称楹联或对子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对联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 可以说 , 对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
然而 , 对联又被称为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 , 由于古代时期 , 对联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 。 其实 , 对联作为一种对偶文学 , 起源于桃符 , 最先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下联|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巧妙对出下联,成为经典佳对
文章图片

通过了解对联 , 可以清楚的发现对联的特点 , 它言简意深 , 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字数相同 , 结构相同 , 堪称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 。
千百年来 , 对联文化源远流长 , 相传 , 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 当时的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 谓文“题桃符” 。 准确的说 , 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对联 , 也是第一副春联 。 对于后世之人研究对联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
客观的说 , 对联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 , 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 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 准确的说 , 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 。 对联的深意在于它所包含的相关历史典故和创作背景 。
例如这句“三斤四两五花肉”出自乾隆时期 , 由纪晓岚对出下联 。 上下联对仗工整 , 形成千古绝句 , 与此同时 , 又引出了乾隆、纪晓岚、和珅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
二、对联引发的故事
众所周知 , 乾隆皇帝是古代王朝史上最为潇洒的皇帝 , 他天纵英才 , 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康熙钦点为皇帝继承人 , 相传雍正的皇位也是沾了乾隆的光 。 可以说 , 乾隆皇帝是非常幸运的 , 不仅继承了祖上的皇位 , 更继承康熙和雍正两代帝王努力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