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列传原文翻译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


伯夷叔齐列传原文翻译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

【说明】《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
文章借助夷、齐善行,和所谓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人和审慎小心、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恶者安逸享乐,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善者遭遇的灾祸却不可胜数 。从而抒发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 。
但是,商朝末年,纣王的统治已濒于崩溃,武王伐暴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是不可逆转的,而夷、齐的谏阻和耻食周粟是背转历史大潮的 。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历史上歌颂这两个人物,那是颂错了,他们不值得歌颂 。而作者对笃守遗训、不能变通的行为加以歌颂,无疑是有所偏颇的 。
本文写作独具特色 。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赞语,唯《伯夷列传》则无 。满纸赞论、咏叹夹以叙事 。名为传纪,实则传论 。史家的通例是凭借翔实的史料说话,而或于叙述之中杂以作者的意见,就算变例了 。所以,本文实开史家之先河,亦为本纪、世家、列传之仅有 。
本文虽多赞论,但纵横捭阖,彼此呼应,回环跌宕,起伏相间 。伯夷、叔齐的事实,只在中间一顿即过,“如长江大河,前后风涛重叠,而中有澄湖数顷,波平若黛,正以相间出奇 。”《史记论文》第五册《伯夷列传》时有鲜明比照,一目豁然;时有含蓄设问,不露锋芒却问题尖锐又耐人寻味 。太史公润笔泼墨之中,可略见其笔力之一斑 。
伯夷叔齐列传原文翻译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

【原文】夫学者载籍极博①,犹考信于《六艺》② 。《诗》、《书》虽缺③,然虞、夏之文可知也④ 。尧将逊位⑤,让于虞舜 。舜禹之间,岳牧咸荐⑥,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⑦,功用既兴⑧,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⑨,王者大统⑩,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11):“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12)?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13)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14),何哉?
【注释】①载籍:书籍 。②《六艺》:即《六经》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③《诗》、《书》虽缺:相传孔子曾经删定《诗经》、《尚书》,经秦始皇楚书后,多有缺亡 。④虞、夏之文: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其中详细记载了虞夏禅让的经过 。⑤逊位:这里指让位 。逊,让,退位 。⑥咸:全,都 。⑦典职:任职 。此指代理职务 。典,主持 。⑧功用:业绩,成就 。⑨重器:宝器 。此处用以象征国家政权 。⑩大统:帝位 。(11)说者:指诸子杂记 。(12)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许由、卞随、务光虽见于诸子杂说,而《六经》中未曾言及,又根据什么称说呢?称,赞许,表扬 。(13)冢:坟墓 。(14)其文辞:指《诗》、《书》里记载的文字 。少:稍微,略微 。概:梗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