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应该注意什么( 二 )


拔火罐误区三: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次不行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地拔,就不信这火罐拔得没效果 。大有一种“世上无难症,只怕有心人”的决心,其实,这样做也是不行的 。
拔火罐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拔满全身,因为这样可以全面治疗,增进治疗效果 。可是在一个地方反复的拔,这份治病的执着虽然可圈可点,但是对皮肤来说,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
拔火罐的原理拔火罐的原理主要有3个,分别是机械刺激作用、负压效应、温热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
1、机械刺激作用 。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2、负压效应 。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
3温热作用 。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 。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 。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
拔火罐的方法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 。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 。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
以拔罐形式分类,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 。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 。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 。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 。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 。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
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 。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 。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