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审查|准备2022年买房家庭,可能面临一个“坏消息”,最好提前了解( 二 )


好在 , 改变已经在发生:一边是攻坚楼市“烂尾病” 。 在近期广东全省住房和建设工作会议上 , 提出坚决有力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 想必不少人都知道 , 某大房企的总部就在广东 , 不同于时间久远的停工的房子 , 这些在建楼盘如果长时间延期交楼 , 可能是今年准备买房家庭要面临的坏消息 , 其中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购房者 , 千万个建筑工地的工人 , 供材料的商家都可能收不到应得的工资/货款 。 避免风险也是保民生 , 这是底线 。

昆明日报报道 ,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会上透露:2022年要深化烂尾楼清理整治行动 。 3月底前 , 大理、迪庆、普洱等州市要力争率先清零;6月底前 , 基本完成全省清理整治任务 。 还有4个月 , 烂尾清零或在云南实现 。
还有河南 , 郑州强调用金融支持、司法保障、破产清盘等模式 , 坚持“一楼一策、一案一策” , 专班专案推进问题楼盘化解攻坚 , 确保如期完成化解任务;洛阳2月初提出设立监管专户 , 管住管好预售资金和剩余资产处置资金 , 确保5月底前10个配套基础设施类问题楼盘化解到位 , 11月底前50个停工类问题楼盘补齐建设手续、恢复正常施工或完成破产程序 , 年底前161个问题楼盘全部化解处置到位 。
不难发现 , 3省对楼市这个“病症”的行动都划定了时间表 , 大部分问题都要在年内解决 。 也是期房销售以来难得整齐的动作 。

另一边 , 现房销售已是大势所趋 。 前两年 , 海南率先在全国之前出台了现房销售制度 , 而随着国家对消费者 , 对民生越来越上心 , 没有实现现房销售的地区 , 也有了更为规范和严格的管理 。 比如2月住建部出台新规 , 要求预售资金要全程监管 , 重点监管额度比例将由市县一级住建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 , 意味着开发商盖房能拿多少钱 , 什么时候拿 , 不再是单方面说了算 , 最大程度保障了人们利益不受损 。
第二 , 刚需不再是投机者的马甲 , 未来房子越值钱 , 囤得越多 , 都要收管理费了这些年有不少人抛出“六套以下全是刚需”的论调 , 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 家庭至少需要六套房 , 自己一套 , 两个娃每人一套 , 父母和岳父母各一套 , 还有一套度假房 , 这些房子没有投资属性 , 全是刚需 。 事实是否真如这个观点所说?

虽然这些观点看起来理直气壮 , 但房说君认为 , 这不过是穿着刚需马甲的投机者罢了 , 目的是给炒房找理由进而吸引更多的接盘者 。 其实所谓楼市刚需 , 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 , 比如自居、结婚、子女入学等 , 因为收入和房价涨幅不平衡 , 大多数情况下 , 刚需能买得起一套就不错了 , 很少会去购入第二、三套 。 对于任何一个人或者家庭来说 , 囤房炒房 , 既没有让房子发挥其本身价值 , 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 尤其贫富差距较大的今天 , 有人手持几套房 , 有人买不起房是非常常见的事 。
当然这也是有数据支撑的 , 据西南财大的购房目的调查 , 2018年三季度全国城镇新购房家庭用于投资的占58.2% , 改善需求26.7% , 而首次购房人群仅15.1%;同样的调查换到十年前 , 分别是19.6% , 10.8%和69.7% 。 换言之 , 此前7成人买房自住 , 如今投资客是自住购房人的四倍 。 另外 , 央行数据也指出城镇家庭有2套以上住房的占比41.5% 。

凡此种种 , 正是因为炒房需要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相对过低 , 重交易轻保有的市场模式 , 让过去几年炒房客快进快出 , 肆无忌惮地赚差价 , 成本也可以转嫁到买家身上 , 不用承担任何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