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如何破解中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痛点?

养老地产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创新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可以判断,未来5到10年将是养老地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不过当前我国养老地产开发仍存在四大痛点。
开发商|如何破解中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痛点?

模糊而想当然的市场
之所以说“模糊”,是因为养老地产市场的数据化统计是缺失的。养老地产是近几年提出来的概念,与传统的养老院并不相同。养老地产的客户囊括了55岁之后的老年人群,而养老院更多的是75岁以上高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经常看到的关于“床位缺口数量”、“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和比例”等统计数字可以说是大而空泛,落实到项目具体所在的城市、区域中老年群体的规模数量、支付力、支付意愿、需求偏好,就完全是空白,需要做很多的调研工作,逐步摸清。
之所以说是“想当然”的市场,是因为养老的市场蛋糕看上去很大很有前景,但是健康老人的支付力实际上有上限天花板,而且支付意愿低,并且难以管理;老年人群对于身体逐渐衰老之后产生的医疗、康复、保健有着刚性需求,有足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和设施,老人才愿意支付高溢价,为你的项目买单。
总结中国养老市场的真相用八个字概括:“未富先老,未老先衰”。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为1~3万美元,而中国则刚超过8000美元。“未富先老”意味着老人的支付力有限,并且老年人群是精打细算和理性消费的群体,与年轻人的感性消费观完全不同。如何为老年群体降低支付门槛,创新支付方式,是养老项目普遍待解的课题。
“未老先衰”是因为早年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人们的保健意识不足,加上近年来大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了大部分老年人在健康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未老先衰”意味着老人的身体保健、康复、治疗等需求是真正的刚性需求,而老人的支付意愿与所提供的康复、医疗服务内容正相关。
开发商|如何破解中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痛点?

无产权型物业如何盈利
养老项目的收入大体可分为:地产销售收入、物业租赁收入、物业管理和养老服务收入以及衍生品开发收入等。国内养老项目的盈利难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养老项目的用地性质特殊,这类用地的产权不能销售或者很难销售;二是政府为了防止开发商用养老名义圈地,对于养老取地的项目都有一个硬性要求,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养老配套设施入市,否则后续的土地免谈,这样一来,项目早期怎么平衡投入和产出就变成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三是养老项目的土地指标很少一次性到位,都是分年分批取得,这也会产生规划整体方案与实际开发之间的矛盾,开发中的盈利方式需要有策略地动态调整。
养老物业主要有六种无产权型盈利模式,目前在中国以会员制和押金制较为普遍。会员制销售的是丰富的服务内容,而押金制仅仅是销售物业使用权;押金制受限于床位数量,而会员卡可以实现超售,能够更好地实现回现;押金对应的房间或者床位是固定的,会员制可以比较灵活安排床位或房间;会员制在经营上操作更加便捷。
开发商|如何破解中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痛点?

卖什么?卖给谁?谁买单?怎么卖?
养老项目的营销首先要解决的是“卖什么”的问题——到底是卖养老服务还是卖房地产?还要解决三个营销基本问题:“卖给谁”,针对健康老人还是需要护理的老人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谁买单”,老人买单还是其子女买单(双方的购买力是不同的,驱动购买决策的因素也不一样);“怎么卖”,用传统的住宅方式营销,还是用特殊或者创新方式营销?养老项目营销的有以下四个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