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理上有问题,呢( 二 )


我觉得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理上有问题,呢


这是基于比较正确的一个范围在思考问题在认识问题 , 如果你超出了这个范围 , 当然也就是理解上的错误 , 比如说 , 王安石说的是“数枝”梅 , 你非要说十二枝 , 二十枝、五十枝甚至一百枝梅花 , 你说没有道理吗?他还真沾了一点道理的边儿 , 但是如果超越了文字和思想所表达的限度 , 这些“道理”就站不住脚了 , 甚至是严重的错误 , 会造成阅读上真正的“误读” 。
因为“数枝”只能是两枝以上 , 低于十枝 , 才叫“数枝” , 比十枝多 , 都不能叫是“数枝” , 这也是虚数有限定 , 而不是没有限定的道理 , 如果虚数是没有限定的 , 那就成了没边没际的表达了 , 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
比如说艺术夸张的手法 , 它有夸大还有缩小 。如果夸的太大 , 那么我们的理解就是他并没有那么大 , 这就是正常的理解 , 比如说杜甫的诗歌里边写到 , 他100年都在生病 , 你想想:他一生才活了多少年 , 怎么会是100年都有病呢?
但是从两枝到十枝之间 , 也有很多的差距 。因此 , 有想象的空间 , 有争论的空间 , 有欣赏的空间 , 这就叫“诗无达诂” 。
“诗无达诂”的原理 , 就在于诗歌虚数真实和具体欣赏之间的误差 。
我们从正确理解诗歌意涵的角度来讲 , 由于诗歌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 因此 , 它就有“诗无达诂”的问题 。
也就是说 , 对于一句诗或者一首诗的理解 , 我们可以有多种解读 , 不一定必须只有一个一致的解读 , 这是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 , 这样理解存在一定的歧义是可以的 , 但是偏离了诗歌内容限度的理解 , 那就不叫“诗无达诂”而叫做误解误读了 。
我觉得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理上有问题,呢


王石的《咏梅》虽然是一首五言绝句小诗 。但是写得非常精致 , 浅显易懂 , 形象鲜明 , 而意蕴又很深刻 , 是宋代诗歌当中的一个精品 , 所以 , 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 。
王安石的咏梅这首诗 , 虽然写的短小 , 但是它里边的道理和他的精深之处 , 却不是一般人轻易能够看得出来的 , 这又是他的不平凡之处 。
例如 , 这首诗写梅花颜色 , 并没有直接描写梅花是什么颜色 , 通篇都没有 。但是我们完全能够看得出来 , 他写的当然是白梅 , 不是红梅 。从哪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从后面的两句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
在这两句诗里边 , 诗人没有直接写梅花的颜色 , 而是说“遥知不是雪” , 这一句诗 , 用否定雪是梅花的手法 , 来引起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梅花的颜色 。
他回避了直接性或者直白性 , 而用迂回的手法 , 成功表达了表达了对梅花的颜色的描写和赞美 。
为什么王安石要用“遥知”两个字?有人解释说 , 这是远远看见就知道的意思 。
就像王维的《忆东山兄弟》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遥知”一样 。

推荐阅读